天寒高木静,一磬隔川闻。
鼎水看山汲,台香扫雪焚。
鹤归惟认刹,僧步不离云。
石室开禅后,轮珠谢圣君。

【注释】

  1. 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冬日时,题写在觉公牛头兰若。觉牛,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
  2. 天寒高木静:天气寒冷,高大的树都静静地立着。
  3. 一磬隔川闻:用磬声隔着山沟传来。
  4. 鼎水看山汲:鼎(dǐng)水,古时煮食之器。看山汲取鼎水。
  5. 台香扫雪焚:炉台上燃着香,用烧的火来取暖,扫雪以取暖。
  6. 鹤归惟认刹:大雁飞回来只认得寺庙。
  7. 僧步不离云:僧人行走不离开云彩。
  8. 石室开禅后:石头屋子开凿在禅宗之后。
  9. 轮珠谢圣君:把佛祖的“法轮”作为礼物送给皇上。轮珠,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描写了冬季在觉公牛头兰若寺中的情景和感受。全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色和寺庙内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冬日题觉公牛头兰若”,直接点明了季节和地点,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冬日里觉公牛头兰若的景象,通过“天寒高木静,一磬隔川闻”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在这里,“天寒”、“高木”和“一磬”等词语,都富有象征意义,它们既表现了冬日的严寒,又暗示了佛教中清净无染的理念。
    第三句“鼎水看山汲”,则是对冬日生活的另一种描述。这里,“鼎”字不仅指代了一种古代煮食之器,也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而“看山汲”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寒冷中的坚韧和毅力。最后一句“台香扫雪焚”,则展现了冬日里的寺庙生活。在这里,“台香”代表着寺庙的香炉,而“扫雪焚”则寓意着虔诚的修行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在第四句“鹤归惟认刹”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鹤”并非真实的大雁,而是借指僧人或者修行者。通过“惟认刹”这一表达,诗人传达出对寺庙以及其中修行者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第五句“僧步不离云”,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修行氛围。这里的“云”并非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象征着修行者的心境和境界。而“僧步不离云”则暗示了他们在修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受外界干扰。
    第六句“石室开禅后”,则是对寺庙历史的一种回忆和致敬。在这里,“石室”代表着古老的寺院建筑,而“禅后”则意味着这些古老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精神财富。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致敬,表达了对佛法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最后两句“轮珠谢圣君”,则是对佛法的颂扬和感谢。在这里,“轮珠”代表着佛祖的智慧与教诲,而“谢圣君”则表达了人们对皇帝或统治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信仰和崇拜,同时也向皇帝或统治者展示了他们对佛法的理解和尊崇。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色和寺庙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动物意象和修行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