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诗句释义

1 谁寄湘南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收到远方朋友的信件时的心情。湘南是中国古代湖南省南部的地区,此处用来指代远方的朋友。

  1. 阴窗砚起津:这里的“砚”指的是研墨用的石砚,而“津”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液体或水波荡漾的景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当诗人打开门时,看到窗外的砚石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仿佛是一封来自湘南的信。

  2. 烧痕碑入集:这句话描述的是一尊刻有烧痕的碑文被放入收藏品中的情景。烧痕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或者人为的破坏造成的。

  3. 海角寺留真:这里的“海角寺”可能是一个位于偏僻海边的寺庙,而“真”则可能是指佛像或者雕像。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个海角寺的佛像或雕像被留下来作为收藏品。

  4. 楼憩长空鸟: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一只鸟儿在高楼之上休息,四周空旷无际。

  5. 钟惊半阙人:这里的“钟”指的是寺庙中的钟声,而“半阙人”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人们听到钟声后的反应。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寺庙里的钟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纷纷走出寺庙。

  6. 御沟圆月会:御沟是古代皇宫附近的一条河流,圆月则是明亮的月亮。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场景,月亮出现在御沟之上。

  7. 似在草堂身:这里的“草堂”可能是指杜甫的草堂,杜甫曾在这里居住并创作了许多诗歌。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这幅画面让人感到仿佛看到了杜甫本人就站在那里。

    译文

    谁寄来了湘南的信,阴窗下的石砚熠熠生光。
    烧痕斑驳的碑文入了收藏,海角寺的佛像真迹留传。
    高楼上栖息的长空之鸟,钟声惊醒了半阙的人。
    御沟旁圆月高悬,仿若杜甫亲临其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细节,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