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高雉堞千师垒,峰拔惊波万壑攒。
山绝地维消虎踞,水浮天险尚龙盘。
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
长对碧波临古渡,几经风月与悲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情感等理解。本诗的注释如下:

忆万岁楼望金山

楼高雉堞千师垒,峰拔惊波万壑攒;山绝地维消虎踞,水浮天险尚龙盘;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长对碧波临古渡,几经风月与悲欢。

“忆”字点出诗人登金山之目的,即回忆当年与友人在金山上饮酒赋诗的情景。

“楼高雉堞千师垒”,写金山楼的建筑宏伟壮观。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金山在润州城东二十里,其山形如卧牛,有二峰突起如马角。”又据《吴郡图经续记》载:“金山寺旧名妙因院,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年间(公元520-526),宋大中祥符间(公元1008-1015)改为今名。”由此可见,金山楼建于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金山楼建筑群由七座塔楼、三座佛殿和一座禅寺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金山寺内的大雄宝殿。金山大雄宝殿始建于五代后汉时期(公元947-959)。初名“观音阁”,宋代时改称“法海禅寺”。元代时又改称“金山寺”,并扩建为七层八面的建筑。明代又增修了三层楼阁,使整个建筑群成为一组雄伟壮丽的古建筑群。登上金山楼,可远眺长江,俯瞰京口城,尽收眼底。

“峰拔惊波万壑攒”,写山峰突兀,波涛汹涌。据史书记载,金山峰势雄伟,高耸入云,山势陡峭,直插云霄。金山的北面是长江,东面是京口城。金山之巅,可以俯瞰长江,遥望京口城。站在金山楼上俯瞰,只见长江波涛滚滚,奔流不息,而京口城则巍然屹立于江边。

第三句“山绝地维消虎踞,水浮天险尚龙盘”,意思是说金山之山高耸入云,犹如一只猛虎踞伏在地;金山之水波涛汹涌,犹如一条巨龙盘绕在天险之上。这一句既写山的雄浑壮美,又写水的波澜壮阔。

第四句“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蜃”指海边的蜃气,是一种能吐气成物的奇景。“鳌”指巨大的海龟。这句的意思是说,海面上腾起了阵阵云彩,好像有神龟在吐出云气;海上有岛屿在飞旋飘动,好像是神仙的宫殿。

第五句“长对碧波临古渡,几经风月与悲欢”,意思是说长对碧波面对古渡,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尝尽了许多的悲欢离合。“长对碧波”指的是面对浩瀚的江水,“几经风月”指的是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尝尽了很多的悲欢离合。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金山楼景色的五律。首联两句先写登金山楼所见的景色。“楼高”“峰拔”,描绘了金山的高大、陡峭。“惊波”“万壑”,“山绝”“虎踞”,描绘了金山的波涛汹涌、山势险峻。“蜃嘘”两句,描写了江面上云霞变幻的景象。“长对”、“几经”,描绘了面对江水、历经沧桑的情感。尾联两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感慨的豪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