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开日有人逢,知过衡阳回雁峰。
江树送秋黄叶少,海天迎远碧云重。
音书断达听蛮鹊,风水多虞祝媪龙。
想见病身浑不识,自磨青镜照衰容。

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家中,因九月九日重阳节出发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因而寄给友人。

菊花盛开的时候有人逢见,知道过衡阳山回雁峰。

江树送秋黄叶少,海天迎远碧云重。

音书断绝听蛮鹊,风水多虞祝媪龙。

想见病身浑不识,自磨青镜照衰容。

【注释】

①“知”:通“智”,聪明、智慧;“累”:困顿。

②“菊”:《全唐诗》作“菊”。

③“知过”二句:意谓自己虽已觉悟,但因久居边塞,不能及时回到家乡。衡阳是古代南岭的北麓,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④“江树”二句:意思是说,江边的树木虽然已经转黄变黄了树叶,但秋天的凉意还没有尽去;海天之间,碧云缭绕,仿佛迎接着归人。

⑤“音书”二句:传说南方少数民族的妇女喜喜鹊和燕子,而这两种鸟又多在秋季鸣叫。因此古人有“闻鹊声而思亲”、“望燕飞而思乡”之说。这里的“蛮鹊”即指喜鹊。“祝媪(ào傲)龙”指祝融氏之母,据说为祝融氏娶的妻子,生有六男,死后化为龙。“祝媪龙”即祝融氏之母所化的龙。“多虞”即担心。这两句是说,自从被贬谪以来,音书信问中断,听不到故乡的消息了。

⑥“想见”二句:意思是说,想见到自己的病体却浑然不知,只好用镜子来磨擦自己衰老的容颜。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写诗人从端州被贬往衡阳途中触景生情之作,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前两联先写景后叙事。首联写登高所见景色,颔联写行至衡阳时所见之景。颈联写在衡阳时,听到喜鹊叫声想到故乡音信不通,看到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南方,想到自己被贬外放而不得还乡。尾联写在衡阳时想到自己在外地为官,想家却不能回家的苦闷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感人。

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清新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