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 独自一人漫步在台岭上,寻找着宁静和闲适。这里的“台岭”指的是台州的山脉,而“闲游去”则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岂觉”表示没有意识到,“灵溪”指的是清澈的小溪,“道里赊”表示距离遥远、不易到达。
-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 三井应潮通海浪,描述了三井村因潮汐作用与大海相连的景象。在这里,“三井”可能是指地名,也可能是指自然地理现象。
- 五峰攒寺落天花,描绘了五座山峰汇聚而成的寺庙,仿佛天空中的花瓣飘落一般。这里的“攒寺”可能是指聚集在一起建造的寺庙,而“落天花”则是形容山峰的奇特形态,如同天上的花朵般美丽。
-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 寒潭盥漱铜瓶洁,描述了在寒冷的潭水中清洗铜制水瓶的情景。这里的“寒潭”指的是冷清的潭水,而“盥漱”则表示洗脸刷牙等卫生习惯。
- 野店安禅锡杖斜,描绘了在野外小店中休息并静心修行的场景。这里的“安禅”表示打坐冥想,而“锡杖斜”则描绘了禅师手中的锡杖倾斜的状态。
-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 到日初寻石桥路,表示等待阳光普照的时刻,开始寻找通往石桥的道路。这里的“到日”指的是太阳升起的时刻,而“初寻”则表示开始探寻或寻找。
- 莫教云雨湿袈裟,表达了不要因为连绵不绝的雨天而让袈裟沾湿的意思。这里的“僧衣”指的是僧人的衣服,而“袈裟”是佛教徒的专用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