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
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
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
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

【注释】

戏赠友二首 其一

元年:开元(唐玄宗年号)初年。

王司直:官名。司直,是官名,掌管文书、书记之类的工作。

马惊:指战马被惊。折左臂:比喻失去一条手臂。

骨折面如墨:意即马骨折断,断面像黑色的墨迹一样。

驽骀:劣马。漫深泥:在泥土里乱跑。

避雨色:躲避雨水。

休叹恨:不要叹息怨恨。

未必不为福:未必不能成为好事。

【译文】

元和元年建巳月,我担任王司直的官职,

战马被惊后折断左臂,断裂处像墨迹一样,

劣马在泥泞中乱窜,为什么不躲避雨水?

劝你不必叹息怨恨,未必不能成为好事。

【赏析】

这是一首以“自伤”为题材的小诗。诗人以“自伤”作题,实为自喻。诗人以马为喻,抒发自己遭遇不幸时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但含蕴丰富,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元年”,指唐玄宗开元之初。诗人因任王司直之职,故称“元和元年”。建巳月,农历四月,古人以为阴历三月为孟春,四月为仲春,所以叫“建巳”。王司直,掌管文书、书记之类的工作。诗人因任此职,故称“司直”。建巳月,正是农忙时节,诗人此时出任司直,心情自然十分沉重。

前两句写诗人的职务,交代了时间,点出了人物身份。“官有王司直”,说明诗人当时的身份。王司直是主管文书、书记之类的官员,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职务。然而由于诗人刚从京城来到地方任职,对当地的情况还不熟悉,加之又是一个“初”上任,所以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因此说“官有王司直”。

“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这两句用“马”来比人,把人的悲痛写得更加深刻动人。诗人骑着马奔驰在乡间小路上,不料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匹骏马突然受惊狂奔起来,四蹄乱蹬地飞奔而去。诗人急忙勒住缰绳,想稳住它,可是那骏马却不受控制地奔跑着,最终竟一头撞断了自己的左臂。这时诗人不禁悲从中来,心如刀绞。他看到马的断肢断面上黑得像块墨炭。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这两句用“牛”来比人,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悲痛。骏马虽然受了惊吓而折断了左臂,但毕竟是匹好马;牛虽然笨,但却能在泥潭中行走自如,不会受到泥水的伤害。如果骏马能像牛那样行动自如,就不会在大雨时受惊而受伤了。这里诗人运用反衬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骏马的同情。

“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这两句用“人”来比人。骏马虽然受了惊吓而折断了左臂,但在大雨中奔跑却避免了雷击的灾难;骏马虽然受伤,但它毕竟没有死亡;骏马虽然折断了左臂,但却获得了自由。诗人认为骏马虽然遭受了不幸,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里的“人”指骏马、诗人自己以及他人。诗人认为骏马在大雨中奔跑避免了雷击的危险,虽然失去了一条左臂,但获得了自由;骏马虽然受到了惊吓而受伤,但它毕竟没有死亡,并且获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关爱;骏马虽然折断了左臂,但获得了自由。诗人认为这些都是件好事。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自己对骏马的同情,并以此劝慰那些感叹的人。

这首诗以“自伤”为题,实为自喻。诗人以马为喻,抒发自己遭遇不幸时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但含蕴丰富,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