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参乡赋,中年忝吏途。
丹唇曾学史,白首不成儒。
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
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抟扶。
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
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
吊影惭非据,倾心事远图。
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
任直翻多毁,安身遂少徒。
一朝逢糺谬,三省竟无虞。
白简初心屈,黄纱始望孤。
患平终不怒,持劾每相驱。
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诱言虽委答,流议亦真符。
首夏方忧圄,高秋独向隅。
严城看熠耀,圜户对蜘蛛。
累饷唯妻子,披冤是友于。
物情牵倚伏,人事限荣枯。
门客心谁在,邻交迹倘无。
抚襟双涕落,危坐日忧趋。
圣旨垂明德,冤囚岂滥诛。
会希恩免理,终望罪矜愚。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注释】
1、《移禁司刑》为唐代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秋,当时作者任检校工部尚书。诗以自叙为主,通过描写自己被贬为台州司马后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2、此诗首联两句,“畴昔参乡赋,中年忝吏途”,是说早年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进入官场。次联两句,“丹唇曾学史,白首不成儒”,是说自己虽然学过历史,但由于年纪大了,最终也没有成为一位儒家学者。
3、首联两句,“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是说天子开辟了新的纪元,人民也有幸成为大时代的一员。尾联两句,“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抟扶”,是说自己虽不是高材生,但也能修补自己的房屋;虽然力量微弱,但仍能努力向上。
4、首联两句,“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是说自己受到皇帝的宠爱和提拔,就像一只飞翔的鹤一样;荣耀超过了那些只能吃稻谷的鸟。尾联两句,“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是说自己有什么功劳可以去游历画省,有什么德行可以管理国家。
5、首联两句,“吊影惭非据,倾心事远图”,是说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影子都在风中摇曳不定;倾心于长远的计画。尾联两句,“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是说即使是偷泉水来解渴也是好事,即使投靠恶木也不会去。
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皇帝和人民的赏识和支持。
7、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他希望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来改变现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帝和人民的肯定和支持。
8、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思考。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启示性。
赏析:
《移禁司刑》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作于大中五年(851)秋。当时李商隐任检校工部尚书。诗中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与不满,以及他对理想的追求与期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联)写诗人早年的仕途之路,因才华而得官,却因种种原因而被罢职。第二部分(颔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失意之情,尽管他曾经学习过历史,但最终却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第三部分(颈联)则描绘了诗人在台州的生活状态,虽然他得到了一定的待遇,但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失落。尾联则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