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
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
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最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这首诗写登高怀人之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写自己登山时的心情,“朝来”二字点明登高之时间。次句以“艳阳时”与“不似艳阳时”作对比,表现诗人此时心境之不同寻常,也暗示了诗人因怀念而感到孤独惆怅的心情。第三、四句写诗人所见所感: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都是诗人触景生情,由物及人的抒情手法。“未有南飞雁”一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
【答案】
译文:清晨登上南阳驿门亭子,眺望汉川诸友。
朝阳初升的时候,我登上山冈去观赏风景,觉得和往日大不一样。
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早晨我到山冈上观赏风景,看到鲜花凋谢,感叹春天来得这么早;看到新绿的柳枝,又感叹春天来得那么晚。
我没有看见南飞的大雁,想寄一封信给远方的朋友,不知道该寄往哪里。
赏析:
此诗为登高之作。全诗紧扣“登高”二字,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写登山的时间和地点。“朝来登陟处”,交代了登山的具体时间,“不似艳阳时”,则表明诗人此时心情的孤寂与落寞。这两句看似平常无奇,其实蕴含深意。在诗人眼中,日出时分的阳光并不特别灿烂,因为此时的太阳已不再像往常那样耀眼,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种景象更增添了诗人的愁绪。
颔联承上启下,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远方的旧友。“异县殊风物”,既写出了山水景物的不同,也透露出诗人此刻的孤寂与落寞。“羁怀多所思”,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因思乡而引起的寂寞与落寞之感。这里的“羁思”可以理解为思乡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因思念而引起的孤寂落寞之情。无论是哪种理解,都体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颈联紧承前两联而来,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远方的旧友。“剪花惊岁早”,将花朵比喻为时光的象征,意味着花朵即将凋零,暗示着岁月的无情。“看柳讶春迟”,则是以柳树为象征,表达出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之情。这里的“惊”和“讶”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受以及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尾联是全诗的高潮部分。“未有南飞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在他乡的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想要通过书信传递这份情感的意愿。然而,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远方的朋友,因此诗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这里的“欲寄谁”既是一种无奈的叹息,也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变化,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落寞之感。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与典故,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