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堰在四明之鄞县。
一条水出四明山,昼夜长流如白练。
连接大江通海水,咸潮直到深潭里。
淡水虽多无计停,半邑人民田种费。
大和中有王侯令,清优为官立民政。
昨因祈祷入山行,识得水源知利病。
棹舟直到溪岩畔,极目江山波澜漫。
略呼父老问来由,便设机谋造其堰。
迭石横铺两山嘴,截断咸潮积溪水。
灌溉民田万顷馀,此谓齐天功不毁。
民间日用自不知,年年丰稔因阿谁。
山边却立它神庙,不为长官兴一祠。
本是长官治此水,却将饮食祭闲鬼。
时人若解感此恩,年年祭拜王元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描述了鄞县四明山的水利设施。诗中的关键词有“它山堰”、“淡水”、“咸潮”、“清优为官立民政”、“棹舟”、“溪岩畔”等。
译文:
它山堰在四明之鄞县,一条水从四明山流出,昼夜长流如白练。连接大江通海水,咸潮直到深潭里。淡水虽多无计停,半邑人民田种费。大和中有王侯令,清优为官立民政。昨因祈祷入山行,识得水源知利病。棹舟直到溪岩畔,极目江山波澜漫。略呼父老问来由,便设机谋造其堰。迭石横铺两山嘴,截断咸潮积溪水。灌溉民田万顷馀,此谓齐天功不毁。民间日用自不知,年年丰稔因阿谁。山边却立它神庙,不为长官兴一祠。本是长官治此水,却将饮食祭闲鬼。时人若解感此恩,年年祭拜王元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鄞县四明山的水利设施——它山堰。诗人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描述,展现了鄞县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鄞县人民的感激之情,因为他们的努力使得这片土地得到了良好的灌溉。此外,诗歌中还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王元炜,他是鄞县的一位官员,为了治理这里的水利设施,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也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深度。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