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蒙师指却闲,无中有路隐人间。
直饶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
【注释】偈颂:佛教的唱诵。
偈颂并序 其三:此诗是《大正藏》第一卷第四分“杂部”之二所收,题作“偈颂并序”,实为一首偈颂诗。偈颂是一种用韵文表达佛理或宣扬佛教思想的文学形式。此诗即以通俗的语言表述了禅宗“无相”、“无心”的修行方法。
其三:指这首诗的第三句。
学道蒙师指却闲:学道:学习佛经、修习禅法。蒙师:受到师父的指导。指:指点。却闲:摆脱世俗的纷扰。
无中有路隐人间:无中:佛教用语,指一切皆空。有:世间的一切物象。无中之道,就是“空”。
路:途径,方法。
隐:隐藏,不显现。
人间:人世、世间。
直饶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即使讲得通千经万论,面对机缘变化时,也难以随机应变。
【赏析】本诗是一首偈颂诗,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禅宗“无相”、“无心”的修行方法。
“学道蒙师指却闲”,这是全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我学习佛经、修习禅法。得到老师指点后,便不再沉湎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了。
接下来两句分别是:“无中有路隐人间,直饶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意思是说,在佛教看来,世界上一切都是虚空不实的,所以修行的方法就是消除对世间万物的执著,进入“无中”(空)的境地。即使讲得通千经万论,面对机缘变化时,也难以随机应变。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佛教看来,世界上一切都是虚空不实的,因此修行的方法就是消除对世间万物的执著,进入“无中”(空)的境界。即使讲得通千经万论,面对机缘变化时,也难以随机应变。
整首诗歌表达了禅宗“无相”、“无心”的修行方法。它通过通俗的语言,将这种修行方法传达给了读者,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佛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