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霹雳,树木及诸般。
若在彼军营寨上,天威杀气我难当,移寨始为安。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雷震树木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恐惧和忧虑之情。
“其七”二字点明本诗为《兵要望江南》之第七篇。全诗八句四联。第一联“雷霹雳,树木及诸般”,写雷震树木,暗喻战火纷飞,草木皆兵。第二联“若在彼军营寨上,天威杀气我难当,移寨始为安”,写敌军营寨上空雷声滚滚,气势恢宏;而我军将士却难以承受这种杀气,只有退到安全地带才能平息心中的不安。第三联“雷公劈破青天路,霹雳穿空过石山”描绘了雷霆震撼天地,电闪雷鸣的情景,以雷霆之势象征战争的猛烈,以雷电之力比喻战争的强大。第四联“若使将军无惧色,移寨避雷便平安”,以将军的镇定自若与敌军的惊慌失措作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雷阵雨的威力,并表明了只要能够避开这场战斗,就能安然无事的观点。
【答案】
译文:
雷声隆隆,树木被连根拔起,各种东西都成了一片瓦砾。如果敌人占据了我军的营地,那就无法抵挡天威,只有
撤退才是安全之计。
赏析:
此诗是咏雷雨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咏雷雨。它通过对雷雨天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战事的看法,即在战争
中应采取避雷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写雷雨天气。“雷”字点题,“霹雳”二字写出了雷声的响度之大、震耳欲聋,使人感到一
种恐惧;“树木及诸般”则形象地写出了雷电的破坏力之大。这里用一个“及”字,将树木、房屋等也包含在内,表现
了雷声的广泛性。这两句不仅写了雷雨的自然现象,而且从侧面烘托出战事的紧张气氛。
颔联承前启后。“若在彼军营寨上,天威杀气我难当,移寨始为安”,既承接了上文的“雷电”,又引出了下文的“移
寨”。这一联是说,如果敌人占据了我军的营地,那就无法抵挡天威,只有撤退才是安全之计。这既是对上文“树木及诸般”
的回应,也是对全诗主旨的深化。
颈联承首联,写雷雨过后的景象。“雷公劈破青天路,霹雳穿空过石山”,以雷霆之势象征战争的猛烈,以雷电之力比
喻战争的强大。这两句既描写了雷雨过后的壮观景象,又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尾联承颔联,写将军的镇定自若和敌军的惊慌失措。“若使将军无惧色,移寨避雷便平安”,意思是说,如果将军没有惧
色,及时转移营地,避开这场雷雨,那就能安然无事了。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战局的看法,又赞美了将军的智慧与胆
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雷雨这个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恐惧和担忧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提醒人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