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

寓言

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

译文:
我作为儒者却遭遇乱世,我的志向和道路将往何处?
学习剑术已经晚了,现在回去隐居山林是否太迟了?
老朋友分别已有三年,两地的月亮都让我悲伤不已。
我在沧江之畔徘徊,看着星星,感叹自己的白发已经如丝般长。

注释:

  1. 寓言: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世乱中追求理想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的诗。
  2. 为儒逢世乱:我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却遭遇到乱世之中。
  3. 吾道欲何之:我的志向和道路将往何处?
  4. 学剑已应晚:学习剑术已经晚了,暗示自己没有时间学习了。
  5. 归山今又迟:现在回去隐居山林是否太迟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老朋友分别已有三年,两地的月亮都让我悲伤不已。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7.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我在沧江之畔徘徊,看着星星,感叹自己的白发已经如丝般长。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在世乱中追求理想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诗人以儒家学者的身份,面对乱世,感到自己的志向和道路将往何处?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在学习剑术方面,诗人已经晚了。这个“晚”字,既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恐惧,也暗示了他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他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只能选择回归山林,过一种平淡的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适合他,因为他心中仍然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

与朋友分别已经有三年了,两地的月亮都让他悲伤不已。这里的“悲”,既是对朋友离去的惋惜,也是对自己孤独生活的哀伤。他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最后一句“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看着沧江之畔的星星,感叹自己的白发已经如丝般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他的感叹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所有在世乱中挣扎的人的共鸣。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在世乱中追求理想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坚持,让人深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