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注释: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寂寞:孤独,冷清。邛城:指今四川省西昌市。寒塘:指水冷如冰的池塘。庾楼:古代楼名,这里指邛州的临江楼。

蜀关:四川的关口,这里泛指蜀地。蝉:夏天鸣叫的昆虫,声音凄厉。噪:喧闹。

秦树叶应秋:秋天到了,秦地的树叶开始凋零。秦:这里泛指秦地,即四川一带。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

道路:指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连天:形容非常长。笙歌:古代乐器名,此处指宴会上的奏乐声。

残月正如钩。

残月:指上弦月,月圆如钩,这里指夜晚。正如钩:就像钩子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邛州刺史任上为好友顾非熊饯别时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邛城的夜景和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句“寂寞邛城夜”,直接点明地点和时间,营造出一种静寂、冷清的氛围。这里的“寂寞”既指邛城本身,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句“寒塘对庾楼”,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将邛城的夜晚与庾楼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第三句“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进一步渲染了邛城的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接下来的两句“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则是对宴会场景的描写。道路遥远、笙歌悠扬、愁绪满怀,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而忧伤的画面。最后一句“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则表达了诗人对分别时刻的感慨。残月如同钩子一样,象征着别离的痛苦和不舍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邛城夜景和宴会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十分巧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