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
般若恒添持戒力,落叉谁算念经功。
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赠楚公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

般若恒添持戒力,落叉谁算念经功。

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注释:

  1. 曾闻半偈(yī)雪山中:曾经听闻过半部佛经中的教义在雪山中流传。
  2. 贝叶翻时理尽通:指用贝叶抄写成的佛经在翻译或解释后使得道理更加通透明了。
  3. 般若恒添持戒力:般若(pīnruò,梵文音译,意为智慧),佛教术语,指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持戒(zhíjiè),佛教术语,指遵守和实行戒律。两者结合,意味着通过智慧来增强持戒的力量。
  4. 落叉谁算念经功:落叉(luòchà,梵文音译,意为烦恼、痛苦),佛教用语,指修行者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烦恼;念经(niànjīng),佛教用语,指诵读佛教经典。两者结合,意味着通过诵经来消除烦恼,增加修行者的功德。
  5. 云间晓月应难染:指在云间观赏清晨的月色,虽然美丽但难以被污染或改变。
  6. 海上虚舟自信风:海上的船是虚的,可以随风漂泊,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7.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常说庭院里花朵盛开,但是每一朵花的颜色都是红的,有的花是红色的却已经凋零,有的花是白色的却依然盛开。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虚无和无常的哲学观念,即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雪山中的半部佛经和贝叶翻时理尽通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同时,也用般若恒添持戒力、落叉谁算念经功等词语,寄寓了对朋友修行佛法,增加功德的祝愿。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等意象,表达了对朋友未来道路的祝福和期许。最后一句“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则以满庭花色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别后的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