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者多为拙者资,良筹第一在乘时。
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
琼玖鬻来燕石贵,蓬蒿芳处楚兰衰。
高皇冷笑重瞳客,盖世拔山何所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和表达技巧的掌握,以及诗歌情感、语言特色、艺术手法、思想主旨、作者介绍等。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并赏析其效果。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艺术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审读全诗,从手法和内容上作答,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本诗属于五言律诗,首联用对比手法写巧者和拙者的不同境遇:巧者得天时,多资巧者之助;拙者无资巧助,只能任劳任怨。颔联通过两个生活细节描写,说明巧者之所以能巧,是因为善于把握时机,而拙者之所以拙,是因为不善把握时机。颈联写市门逐利者终年不饱,谷口躬耕者终日饥饿。尾联写楚兰衰败处蓬蒿芳香,暗示穷途潦倒之人仍可保持节操。
【答案】
示例1:巧者多为拙者资(对比)
译文:巧人往往被拙人利用(比喻)。
注释:①资:利用
赏析:以“巧”为“拙”所用,写出了巧者与拙者的对比关系。②“资”字妙用,既指利用,又暗指资助,使诗意更加丰富。③“巧”是“拙”的反衬,突出了拙人的淳朴和质朴。④巧人与拙人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看法。⑤巧者被“拙”利用,反映了封建社会里贫富差距极大的现实。⑥巧者被“拙”利用这一事实,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世态炎凉的看法。⑦结尾两句,由实及虚,以楚兰衰败处蓬蒿芳香,暗示穷途潦倒之人仍可保持节操。⑧“盖世”“何所为”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示例2:良筹第一在乘时(比喻)
译文:好的谋划首先在于及时抓住时机。(借古讽今。借《战国策》中苏秦游说各国联合抗秦的故事来讽刺那些投机取巧、见机行事的人。)
注释:①良筹:高明的策略;第一:最好。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时弊的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苏秦游说各国联合抗秦的事例进行巧妙的比照,指出那些投机取巧、见机行事的人,虽然一时得逞,终究不能长久,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示例3:琼玖鬻来燕石贵(比喻)
译文:珍珠宝玉被卖去,燕国的和氏璧却显得那么珍贵。
注释:①琼玖:美玉。②鬻:卖。
赏析:这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市场上珍珠宝玉被贱价卖掉,但燕国的和氏璧却显得格外珍贵。这既是说珍珠宝玉虽好但无实用价值,也暗喻当时统治者只顾搜刮民财,不顾国计民生。
示例4:高皇冷笑重瞳客(典故)
译文:汉高祖刘邦轻蔑地嘲笑那有重瞳的项羽。
注释:①高皇:指汉高祖刘邦。重瞳:传说项羽有三只眼睛。
赏析:项羽有重瞳,是楚国贵族后裔,他力能扛鼎,勇冠三军,但为人刚愎自用,骄横跋扈,结果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刘邦则宽厚待人,知人善任,终于一统天下。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讽刺那些恃才傲物、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示例5:高皇冷笑重瞳客(议论)
译文:汉高祖刘邦轻蔑地嘲笑项羽这位有重瞳的客人。
注释:①高皇:指汉高祖刘邦。重瞳:传说项羽有三只眼睛。
赏析:作者通过“冷笑”一词表现出对项羽的轻蔑和对汉高祖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