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三见月如眉,蝶梦终宵绕戟枝。
旅客思归鸿去日,贤侯行化子来时。
郡楼遐想刘琨啸,相閤方窥谢傅棋。
按部况闻秋稼熟,马前迎拜羡并儿。
【诗词正文】
出山三见月如眉,蝶梦终宵绕戟枝。
旅客思归鸿去日,贤侯行化子来时。
郡楼遐想刘琨啸,相閤方窥谢傅棋。
按部况闻秋稼熟,马前迎拜羡并儿。
【注释】
出山:离开官场,退居山林。
三见月如眉:形容月亮的清冷、明净,好像眉毛一样。
蝶梦:指梦中蝴蝶飞舞的景象。
终宵:整夜。
行化:施行教化。
相閤:互相对弈。
刘琨:西晋人,字越石。
谢傅:东晋宰相谢安的儿子、谢奕的弟弟。
按部:巡视地方。
羡并:指谢安的孙子谢玄,当时为吴兴太守(驻在乌程),因避讳改称”羡并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池阳太守时寄给宛陵友人的。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全诗意境高远,情意深长。
“出山三见月如眉”,用典贴切而新颖。“出山”即出仕之意。诗人自谓“出山”已久,故言“三见”,言自己出仕已久。又以蛾眉之形比月,言明月之形圆如蛾眉,清冷明净,恰似自己的眉。此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一轮明月的形态,也暗含诗人对朝廷重用的期待。“蝶梦终宵绕戟枝”,以蝴蝶绕树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重用的期望与向往。
“旅客思归鸿去日”,则以鸿雁南飞的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此处“鸿”字,既指鸿雁,又隐含着诗人自身的情感,即他希望像鸿雁南飞一样,早日回到家乡。然而,现实中的仕途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与艰难,这使他深感无奈与失落。因此,诗人以鸿雁南飞的场景,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贤侯行化子来时”,则以贤明的领导者施行教化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这里的“贤侯”指的是那些能够施行教化、带领百姓走向光明的领导者,而“子来时”则意味着这些领导者的到来将给百姓带来希望和生机。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待。
“郡楼遐想刘琨啸”,则以刘琨啸聚义士、抗击外敌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英勇抗敌的决心与勇气。刘琨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将领,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诗人以此赞美了刘琨的英姿飒爽和豪迈气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英雄梦想和崇高志向。
“相閤方窥谢傅棋”,则以谢安与友人对弈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智慧的追求。谢安是东晋名臣,他与友人对弈的故事传颂千古。诗人以此赞美了谢安的博学多才和高超智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按部况闻秋稼熟”,则以农民丰收的场景,表达了对百姓福祉的关注和祝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候。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和幸福生活的祝愿。
“马前迎拜羡并儿”,则以将军之子骑马迎接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诗人以此赞美了朋友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友情、对个人成长的深深关注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