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注释】

群公集毕氏林亭:指在毕氏的林亭中会合。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指王羲之在金门隐居时,不受朝廷征召,过着隐居生活。鼎,盛器;和,调谐。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意思是说,他默默无言,谁能理解他的心呢?他只好借弹琴喝酒来发泄心中的不平。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典出《庄子·外篇》,子牟是孔子弟子颜渊,他因不满于周游列国而仕鲁,但未能施展抱负,所以羡慕隐者子桑户(即孔子的学生)的生活。渔父,即打渔为生的人,他们常常以捕鱼为乐。沧江,即长江南岸。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意谓美好时光是相似的,但岁月不饶人,年老之后踪迹难以两全。

赏析

这是一首七古,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王羲之、颜渊等古代隐士的景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首联点明“群公”与“毕氏林亭”,颔联写王羲之高洁隐退,尾联写颜渊不愿仕进而隐遁山林。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调恬淡闲适。

这首诗是王勃应洪都都督阎伯屿之请而作的。当时王勃才气横溢,名满京城。但仕途坎坷。这年春,王勃来到洪州,与好友阎伯屿相会,阎伯屿命其侄阎朝隐陪同游览滕王阁。滕王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亦称滕王阁。据《新唐书》记载:“上(李渊)将营玉华宫,自蜀迎江夏鹿苑寺浮图(即佛塔),欲令夏候大师(即法海)住持。”又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洪州滕王旧馆,本滕王居所,今为阁焉。”王勃在游览滕王阁后写了这首《滕王阁饯别序》。当时阎伯屿大宴宾客,并请王勃赋诗,作为临别赠言。王勃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前半部分极力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渲染一种豪华富丽的气氛。后半部分转入抒情议论,抒写人生哲理。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滕王阁是“天下壮观”的地方,作者用一个“落”字概括了滕王阁的特点。“落霞与孤鹜齐飞”一句极言阁高耸云霄、俯瞰大地的气势。“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则写出滕王阁的开阔视野。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而且境界开阔,气象壮阔。

第二联进一步描写滕王阁的雄伟壮丽,同时暗寓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感慨。颈联写宴会上的情景,笔触轻松,意境飘逸。尾联由宴席转到人生感慨,意味深长。

这首诗结构紧凑严谨,脉络清晰,起承转合十分自然,音韵铿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