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夜入清明,游人何处听?
花残斑竹庙,雨歇岘山亭。
树罅月欲落,窗间酒正醒。
众鸟方在梦,谁念尔劳形?

司空山闻子规

后夜入清明,游人何处听?

花残斑竹庙,雨歇岘山亭。

树罅月欲落,窗间酒正醒。

众鸟方在梦,谁念尔劳形?

注释与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陆蟾所作《司空山闻子规》,通过描绘司空山的自然环境和夜晚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劳碌的感慨。全诗分为五句,每句均以“闻子规”为开头,构成了一种音乐美和画面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后夜入清明

  • “后夜”指深夜时分,“清明”通常指农历四月初五,也称为上巳节,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里,“后夜”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或时刻,使得夜晚显得更加宁静和宜人。

  • 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在这个特定夜晚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可能是为了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体验,如孤独、沉思或感慨。

  • 游人何处听

  • “游人”指的是四处闲逛的人,他们可能在寻找乐趣或是逃避现实。

  • “听”字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无声,使得“听”这一行为变得格外明显。这句诗表达了对夜晚中人们活动声的忽视,强调了夜晚的独特氛围。

  • 通过询问“游人何处”,诗人表达了对这种宁静时刻被打扰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独特时刻的珍视。

  • 花残斑竹庙

  • “花残”形容花朵凋零的景象,常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或美好事物的消逝。

  • “斑竹庙”可能指的是具有斑驳竹色装饰的庙宇,增添了一种古老的气息。

  •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既有花的凋零,又有庙宇斑驳的色彩,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庄重的美。

  • 雨歇岘山亭

  • “雨歇”意味着雨水停止下落,天空放晴。

  • “岘山亭”可能是一座位于山上的亭子,提供了一处观景或休息的好地方。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陆蟾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还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