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注释】

芙蓉:荷花,也称莲花。

鲍照(410~461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寒微,少时曾游齐、梁二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以“善制文章”著称,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世称鲍参军。他的赋文辞藻瑰丽,情致深婉动人,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等,其中《芜城赋》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散文。

屈平:即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莫引西风动:不要吹起西风来。

红衣:指荷花。

【赏析】

此诗是咏荷之作,写荷花在秋风中摇曳,不耐秋寒。

首联“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诗人闲居无事,常吟诵鲍照的赋,又勾起了屈原的愁思。鲍照,南朝宋文学家,著有《登大雷岸与妹书》等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以后,在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投汨罗江而死。因此后人把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等习俗都称为纪念屈原的活动。“闲吟”,是说闲暇之时吟咏着《登大雷岸与妹书》。屈原是忠臣,因遭谗被贬;而鲍照却因才高而被任用。诗人将二者相比并,感慨颇多,自然引出了屈原的愁思。

颔联“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莫”同“暮”,“暮”通“莫”,意思是不要吹起西风来。西风吹起荷叶上的露珠,使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娇美。然而秋天来了,天气转凉,秋风也吹起来了,荷花就要凋谢了,所以诗人说:“莫引西风动”。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在此时吹起西风来,因为荷花已到了不堪忍受的季节了。

颈联“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两句是对上句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西风已经吹起来了,也不要说红衣已经凋谢了。这里既点明了季节,又点明了时间。“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是说西风已经到来,秋风萧瑟,荷花即将凋谢。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红衣”二字,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颜色,而且还写出了荷花的姿态,同时也暗示出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

尾联“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西风已经吹起来了,也不要说红衣已经凋谢了。这两句既是对上句的解释和说明,又是全诗的收束,它与诗题“芙蓉”紧密相连,扣住了诗题。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西风已经吹起来了,也不要说红衣已经凋谢了。“莫”是不要的意思。“红衣”是荷花的颜色。这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西风已经吹起来了,也不要说红衣已经凋谢了。

诗人通过对荷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寄托了自己的哀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