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
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
影摇云外树,声袅月中秋。
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人夜宿山中,听到深秋哀猿的凄切鸣叫,触景生情,不禁想起自己曾在巴水一带的旅途上流过泪,因而产生了“当时泪亦流”的感慨。这首诗的意境幽远,感情悲凉。全诗紧扣一个“愁”字来写,抒发了作者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之情。
【答案】
①哀猿:指秋夜猿啼声。②禅:禅宗的修行方式,即静坐参禅。③同僧静:指与僧人共度夜晚。④巴江:长江支流,在今四川东部。⑤泪:指旅途中的泪水。⑥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首句写诗人夜间听到哀猿的叫声,引起内心的伤感和忧愁。第二句说因为心境不佳,所以觉得周围的景象也显得幽暗。第三句说暂时可以和僧人一样安静下来,但怎能免于客居他乡的忧愁?第四句说猿声似乎摇动着云外树木的影子,月光下猿声宛转悠扬,仿佛是月中秋夜的声音。最后两句说曾向巴江一带宿泊,当时的泪水也像这猿鸣一样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