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时虽苦节,趋世且无机。
及觉知音少,翻疑所业非。
青云如不到,白首亦难归。
所以沧江上,年年别钓矶。
诗句释义
1 干时虽苦节,趋世且无机。
- “干时”:指的是在政治或社会环境恶劣时坚守原则。
- “苦节”:形容坚持道德操守时的艰辛和困苦。
- “趋世”:指追求世俗利益或社会地位。
- “无机”:没有机会,没有合适的时候或条件。
- 及觉知音少,翻疑所业非。
- “及觉”:意识到或者明白了某种情况。
- “知音”: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
- “翻疑”:突然之间产生疑问。
- “所业”:所做的事业或工作。
- 青云如不到,白首亦难归。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通常用来形容有前途、有机会的境遇。
- “不到”:无法实现或达到的意思。
- “白首”:指年老时,也指一生辛勤劳作到晚年。
- 所以沧江上,年年别钓矶。
- “沧江”:指长江,这里可能暗喻人生旅途。
- “钓矶”:钓鱼的地方。
译文
尽管在政治环境中艰难坚守原则,但发现能欣赏自己的人并不多,这让我开始怀疑我所做的是否值得。如同希望飞升到高高的青云之上却无法到达,到白发苍苍之时也难以返回。因此,我在长江边的某个地方每年都会独自钓鱼,以此来纪念和告别那些曾经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表达了他对坚持原则与适应世俗之间矛盾的内心体验。开头两句“干时虽苦节,趋世且无机”直接点出诗人身处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充满挑战,但他依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尽管这样做可能会让他感到孤独和无助。接下来的几句,他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遭遇并不乐观,许多人并不理解或支持他的选择。这种认识使他开始质疑自己的信念是否真的正确,以及他的职业是否真的有价值。
最后两句“所以沧江上,年年别钓矶”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反思。在长江之滨的钓鱼矶上,诗人每年都会独自度过一段时间。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回顾和缅怀,也是对他个人经历的一个总结。这里的“年年别钓矶”不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对于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孤独与坚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定背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