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告游方是素辞,喜君回棹不逾时。
荆门暮指连山远,郢国春归上水迟。
樽酒惜离文举坐,郡斋谁覆中宣棋。
殷勤莫忘趋庭日,学礼三馀已学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刘轺的祝福和鼓励。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首联

  • 出告游方是素辞:离开家乡去远方旅行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说法。这里的“素辞”指的是一种朴素的告别之词,表达了离别之情。
  • 喜君回棹不逾时:我很高兴你能在规定时间内回来。这里的“回棹”指的是返回船只,“逾时”意味着没有超过时间限制。

二、颔联

  • 荆门暮指连山远:傍晚时分,荆门(荆州)的方向可以望见连绵的山峰,显得十分遥远。这里的“连山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
  • 郢国春归上水迟:春天来临,但因为天气原因,郢国的船只行驶得比较慢。这里的“郢国春归”指的是郢中,即楚国的中心地带,“上水迟”则是指水路的行进速度较慢。

三、颈联

  • 樽酒惜离文举坐:在离别的时候,我们要珍惜这杯酒,因为它见证了我们的友情。文举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名字或称谓,这里用来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和怀念。
  • 郡斋谁覆中宣棋:在离开之前,我要看看我的书斋里是否还保留着你留下的棋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以及想要留下一些共同回忆的愿望。

四、尾联

  • 殷勤莫忘趋庭日: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一起学习的日子。这句话是对朋友的提醒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不忘初心,努力学习。
  • 学礼三馀已学诗:我已经用了很多时间学习礼仪知识,现在又开始学习诗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谊。首联表达了离别之情,颔联描绘了自然景色,颈联展现了离别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祝愿,尾联则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学习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