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危峰厌渺漫,碧云梢上倚栏干。
云横海雁天风夕,月照城鸦水雾寒。
行客待潮来远渡,居人瞻火去平滩。
萧条醉卧谁家笛,一曲《梁州》梦里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及情感的理解,分析诗中意象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诗句的意思来分析。
万仞危峰厌渺漫,碧云梢上倚栏干。
万仞:形容极高的山峰。厌:厌倦。渺漠:空荡无物的样子。碧云梢头:指山巅的白云,“碧”是深绿色,“云”指云朵。倚栏干:靠栏杆。
译文:万丈高峰令人感到厌烦,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靠在栏杆边。
赏析: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只见万壑千岩,一片空蒙。那高耸的山峰直插云端,使人感到十分渺小,不禁有些气闷。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只见天边的朵朵白云,飘浮到山巅的白云之上。这白云仿佛是山巅上的亭子,而自己正凭栏远眺。此时,诗人的心境也如登高望远一样,既感叹人生,又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
云横海雁天风夕,月照城鸦水雾寒。
译文:天空中,海雁成群结队地飞翔,傍晚时分天边飞来一群大雁,它们在夕阳的照射下,排成一字长蛇阵,掠过天际。月色朦胧,映照着古城上空的乌鸦,使水雾弥漫,显得寒冷清冷。
赏析:这是写景的名句。诗人用“天风”和“水雾”来烘托气氛,渲染出一种凄凉凄冷的意境。“海”“月”两字极好地勾勒出了一幅秋夜行旅图。
行客待潮来远渡,居人瞻火去平滩。
译文:行客们正在等待潮水涨起,准备远渡;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正在观看放木柴烧水的火光,前往渡口。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杭州的夜景。“潮”即潮汛,泛指江潮;“渡”指渡船。这里写行客们在等潮水涨起来后才能乘船渡河,说明此地离海较近。而居人们则在观看着放木柴烧水的火光,前去渡口。“居人瞻火”中的“瞻”,是看的意思。“居人”“居人”是指当地百姓,“瞻火”就是观察放木柴烧火的火光。从这句诗可以看出,此处是江南的水乡。
萧条醉卧谁家笛,一曲《梁州》梦里残。
译文:在这萧瑟的晚景中,我醉卧在一家酒馆里,听到一曲悠扬的《梁州》,曲尽其妙,美妙绝伦,然而这美好的乐曲却只能在梦中重温。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写了自己在夜晚的酒肆中听着曲子入迷,直到曲终人散才离开的情景。“萧条醉卧”表明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忧郁悲凉的。“一曲《梁州》”表明诗人当时欣赏的曲子是著名的《梁州》。“梦里残”表明这首曲子优美动听,令人陶醉忘返,但终究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
【答案】
①杭州晚眺(译文)万仞危峰厌渺漫,碧云梢上倚栏干。②万仞危峰厌渺漫,碧云梢上倚栏干。③云横海雁天风夕,月照城鸦水雾寒。④行客待潮来远渡,居人瞻火去平滩。⑤萧条醉卧谁家笛,一曲《梁州》梦里残。
注释:①万仞:形容极高的山峰。②厌:厌倦。③云:指云朵。梢:顶端。④海雁:指大雁。⑤居人:指居住在这里的百姓。⑥梁州:唐代歌曲名。⑦梦里残:指梦中重温《梁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