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连蜀,千山水占吴。
地形分楚塞,舟路控闽隅。
西北京华远,东南王气无。
未为勾践入,先是子胥殂。
国破重泉恨,天迷兆庶呼。
黑烟宗庙废,红艳美人驱。
旧战储宫尽,新加太宰诛。
誓言江北死,羞面角东途。
假偾尸犹泊,教悬骨未枯。
堕钗残玉燕,穿墓得金凫。
苑树深行鹿,阊门迥噪乌。
夜阴生越绝,秋色遍姑苏。
群邑空遗迹,山川是废图。
六朝人已去,三国事应殊。
欲下金陵泣,还为建业吁。
伤心此时意,狂乞赖麻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张祜三吴中怀古十六韵》。以下是诗句及其译文:
- 万里江连蜀,千山水占吴。
- 注释: 长江水势连接着四川,江南的水乡占据了吴地。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万里之遥的长江水连着蜀地,千山万水又占据着吴地。这里的“千山水”可能指的是江南的众多河流和湖泊,而“吴”则是古代的一个区域名,这里特指江南地区。整句诗给人一种辽阔、壮丽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江南地区深厚的感情。
- 地形分楚塞,舟路控闽隅。
- 注释: 地形划分了楚国的要塞,舟船之路控制了福建的一角。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的地形特点,进一步强调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的“楚塞”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楚国要塞,而“闽隅”则是指福建地区的边缘地带。整句诗展现了江南地区在历史上的军事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个地区的深厚感情。
- 西北京华远,东南王气无。
- 注释: 西边和北边的京城繁华远去,东南的帝王之气已消失。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失落感和哀愁。诗人用“华远”和“王气无”来描述京城的变化和帝王的消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敏感度,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 未为勾践入,先是子胥殂。
- 注释: 没有成为勾践的入侵,而是早于他先一步去世。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悼。诗人将勾践与子胥相提并论,表明两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但在这里,诗人更加关注的是子胥的去世,因为子胥的死早于勾践的崛起。这句诗不仅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 国破重泉恨,天迷兆庶呼。
- 注释: 国家破碎,我在重泉之地充满怨恨; 上天迷惘,百姓呼喊。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悲痛和对百姓的同情。国破意味着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而重泉之地则可能是指一个幽深的地方或坟墓,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国家破碎时的悲哀和痛苦。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民众疾苦的关切,他关心百姓的命运,希望他们能够摆脱困境。
- 黑烟宗庙废,红艳美人驱。
- 注释: 黑色的烟雾使宗庙被毁,美丽的女子被驱赶。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悲惨场景。宗庙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被战火摧毁无疑是巨大的损失;而美女们被驱赶则可能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这些描写都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
- 旧战储宫尽,新加太宰诛。
- 注释: 旧时的战役消耗了所有储备的宫室,新的官员被诛杀。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战争的毁灭性和统治者的残忍。旧时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导致了储备的宫室被耗尽;而新上任的太宰被诛杀则显示了统治者对异己的无情打击。这种描写不仅揭示了战争的破坏性,也反映了社会政治中的残酷现实。
- 誓言江北死,羞面角东途。
- 注释: 我立下誓言死在江北,羞愧地向东方的道路走去。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坚定的决心和牺牲精神。诗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立下了誓言,愿意为了更大的理想和信仰牺牲自己。这种决心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羞面角东途”也透露出诗人对个人荣耀和名声的追求,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这种追求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和忠诚。
- 假偾尸犹泊,教悬骨未枯。
- 注释: 尸体还停在战场上,悬挂的尸体还没有干透。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悲壮的氛围和对死亡的深刻反思。尸体还停留在战场上,意味着这场战斗尚未结束或仍在进行中,而悬挂的尸体还没有干透则暗示着死亡的漫长和残酷。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沉重压力和无尽的哀伤。
- 堕钗残玉燕,穿墓得金凫。
- 注释: 坠落的钗头饰物和破损的玉石象征着逝去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具体的物品形象来表达对生命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感慨。坠钗残玉象征着曾经美好的事物已经逝去,而燕和凫则分别代表春天和秋天的象征,它们在墓葬中被发现则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周期的循环。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变化无常,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和感慨。
- 苑树深行鹿,阊门迥噪乌。
- 注释: 在园林中行走时能看到深林中有鹿出没,城门附近嘈杂的人群喧哗声不断。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城市生活画面。在园林中行走时,可以看到深林中鹿群自由自在地出没,这种宁静与和谐的场景与喧闹的城门口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喧嚣,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城门附近嘈杂的人群喧哗声不断则暗示了城市的繁忙与活力,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节奏的追求和对热闹场面的喜爱。
- 夜阴生越绝,秋色遍姑苏。
- 注释: 夜晚降临带来了越地的阴霾,秋天的气息弥漫了整个苏州城。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来营造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越地阴霾的出现通常与某种不祥或悲伤的情绪有关,而秋色的渲染则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怀旧之情。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秋季的到来往往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和一年的结束。因此,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 群邑空遗迹,山川是废图。
- 注释: 繁华的城市已经变得空荡荡的遗迹,山川成为了废弃的画卷。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和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城市的遗迹表明了曾经的繁荣与辉煌已被时间所磨灭,而山川画作虽然依旧存在但已经不再有人欣赏和记录,这种对比突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诗人通过对这种变迁的描述,呼吁人们要关注历史和文化的保护工作,珍惜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情怀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对人类共同记忆的珍视。
- 六朝人已去,三国事应殊。
- 注释: 六朝时期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三国时代的情况也应该有所不同。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不同时代的理解。六朝时期的人虽然已经离世,但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影响仍然存在;而三国时代的情况与六朝相比则有所不同,可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诗人通过对这种历史变迁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不同时代的独特见解。这种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探索。
- 欲下金陵泣,还为建业吁。
- 注释: 想要流下眼泪向金陵哭诉,却又不得不为国家的未来向建业发出呼声。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希望能够表达对过去的哀悼和对逝者的思念;另一方面,他又必须面对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使命。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加深沉和有力。同时,这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他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当。
- 伤心此时意,狂乞赖麻襦。
- 注释: 感到伤心时我不禁流泪哭泣,现在只能依靠破旧的麻布衣服度过余生。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状态以及对生活困境的认识。当诗人感到伤心、绝望或无助时,他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和绝望,这时他会选择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无助。这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心理释放和自我疗愈的过程,也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同时,“狂乞赖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