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角声苦,逢人唯荷戈。
城池向陇少,岐路出关多。
雁远行垂地,烽高影入河。
仍闻黑山寇,又觅汉家和。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赏析诗句是古诗中常考的题目。答题时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理解诗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风格,然后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逢人唯荷戈”,意思是说在逢见人们的时候,只能扛着武器,“逢”字写出了边地荒凉,“唯”字突出边民的生活艰苦。“城池向陇少”,“向陇”,指往西边。“向”字表明城郭稀少,边塞荒凉。“岐路出关多”,意思是说通往关中的岐路很多。“岐路”,指道路岔口,“多”字表明关中地区道路纵横。

【答案】

(1)“朔方书事”点明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北朝的朔方。

(2)“秋尽角声苦”:意思是说到了秋天快结束的时候,听到的是凄厉的号角声(悲壮之声)。

(3)“逢人唯荷戈”:意思是说在逢见人们的时候,只能扛着武器。“惟”强调了边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逢”字写出了边地荒凉,“唯”字突出边民的生活艰苦。

(4)“城池向陇少”,“向陇”,指往西边。“向”字表明城郭稀少,边塞荒凉。“城池向陇少”,写诗人所见的北朝边地荒凉之景。

(5)“岐路出关多”,“岐路”,指道路岔口,“多”字表明关中地区道路纵横。“出关”,指通向关中的道路。“多”字表明关中地区道路纵横交错。

(6)“雁远行垂地”,“雁远行垂地”,写诗人所见的边地荒凉之景。“雁远行垂地”,写大雁飞得很低,接近地面;“雁远行垂地”,写大雁飞行的低姿态,写出了边地凄凉的景象。

(7)“烽高影入河”,“烽高”,烽火台很高,直插云霄;“烽高影入河”,写烽火台上的火把直冲云霄,影子投射到河里。“烽高影入河”,写边塞烽火台的高大,写出了边地荒凉的景象。

(8)“仍闻黑山寇”,“黑山”,即黑水,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境内。“寇”,这里指强盗。“仍闻”,又听说。“黑山寇”,写诗人听人说又有强盗出现。

(9)“又觅汉家和”,“和”,指和解,这里指与强盗讲和。“又觅”,再次寻觅,这里指寻求和平。“汉家”,指汉族,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又觅”一词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安宁、社会太平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