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战燕然北,功高剑有威。
闻名外国惧,轻命故人稀。
角怨星芒动,尘愁日色微。
从为汉都护,未得脱征衣。
【注释】
- 燕然:指汉代所置的朔方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爱山北麓。
2、角怨星芒动,尘愁日色微:指边将出征时,天上有流星陨落,地上有尘土飞扬,都是边地征夫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表现。
3.从为汉都护:汉都护是汉代设置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边疆地区。
4.未得脱征衣:征衣指的是士兵的军装,表示征夫未能脱下身上的军装,继续征战。
【赏析】
《边将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边将英勇作战的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将士们牺牲和付出的深深敬意。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历战燕然北,功高剑有威”,描述了边将们在北方边塞历经战斗,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剑也因之而显得威风凛凛。这里强调了边将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英雄气质。
第三四句“闻名外国惧,轻命故人稀”,则是表达了边将的名声已经传遍了远方的国家,使得那些未曾谋面的外国人都感到恐惧;同时,这也暗示了边将们的牺牲是巨大的,他们为了保卫国家而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第五六句“角怨星芒动,尘愁日色微”,进一步描绘了边将们出征时的情景。星星闪烁着光芒,仿佛在为边将们送行;而大地之上,尘土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士兵们心中的忧愁与不舍。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边将们出征时的悲壮氛围。
最后两句“从为汉都护,未得脱征衣”,则表达了对边将们深深的敬意。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繁荣,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英勇的将士们仍然身披征衣,未能脱下,只能继续为国征战。这既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赞美,也是对他们命运的无奈感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边将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将士们深沉的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