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苍山掩翠娥,月明南浦起微波。
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
【注释】
- 过湘妃庙:经过湘妃庙。湘妃即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是帝尧的两个女儿,舜帝的妻子。这里指代的是湘妃庙的所在。
- 古木苍山掩翠娥:古树参天,青山环绕,遮掩住美丽的湘妃。翠娥,即湘妃,指舜帝的二妃。
- 月明南浦起微波:月亮明亮,南岸的湖面上泛起了微波。南浦,泛指南方的水边。
- 九疑望断几千载:九疑山高耸入云,仿佛已经望穿了几千年。九疑,即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相传为舜帝葬于此地。
- 斑竹泪痕今更多:斑竹上留下了更多的泪水痕迹。斑竹,一种生长在湖南洞庭湖畔的竹子,因其纹理斑驳而得名,古人常用它来比喻悲情。
【译文】
古树参天,青翠的山峰掩映着美丽的湘妃,明亮的月光洒在南岸的湖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九疑山似乎已经穿越了几千年,而斑竹上留下的泪痕却更多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湘妃庙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湘妃的深切怀念和对她所经历的沧桑变迁的感慨。首句“古木苍山掩翠娥”描绘了湘妃庙周围郁郁葱葱的林木与巍峨壮观的山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庄严的氛围。接着,“月明南浦起微波”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夜幕下湘江月色下的宁静景象,以及微波荡漾的江面,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歌的情感并没有因为美景的描绘而止步,“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九疑山作为湘妃故事的发生地,承载了无尽的哀愁与传说,而诗人站在这古老的山峰之巅,不禁感叹时光流转,人事已非,湘妃的故事依旧流传,但湘妃本人已难觅踪影。斑竹上滴落的泪水,不仅是对湘妃深情的缅怀,也是对历史长河中逝去美好时光的悼念。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