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戎侵内地,左辖去萧关。
走马冲边雪,鸣鞞动塞山。
风收枯草定,月满广沙闲。
西绕河兰匝,应多隔岁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
“狂戎侵内地”,意思是:边关外,北方的少数民族(狂戎)侵略了内地。“左辖”是古代官职名称,指左司长史。“萧关”,古关名,在今甘肃固原县南。“走马冲边雪”,意思是:骑着快马冲过边塞上的飞雪。“鸣鞞”,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借指战鼓。“动塞山”,意思是:战鼓声震动了边塞的群山。“风收枯草定”,意思是:风吹走了枯草,使大地恢复了安宁。“月满广沙闲”,意思是: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广阔的沙漠上空。“西绕河兰匝”,意思是:大雁向南飞翔,绕着黄河盘旋几圈。
“应多隔岁还”,意思是:应该有很多年后才能回来吧。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离家乡、久戍边关的担忧之情。从全诗来看,诗人送行之时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译文:
狂野的戎人侵犯了中原,你离开这萧关去巡视边防;
快马疾驰越过边塞积雪,战鼓震天响起,回荡在辽阔的边塞群山之中。
北风吹散了枯萎的草木,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空旷的原野,宁静祥和;
大雁结队向南飞行,环绕黄河几圈又回到北方。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诗。诗人以“狂戎”起笔,点明李左丞巡视边防的时令背景。李左丞,即李林甫,唐玄宗开元时期宰相,曾出镇朔方。当时安史之乱正蔓延开来,而李林甫却一味地主张妥协投降,不问军事斗争的胜负,因此有“安史之乱”时称李林甫为“口蜜腹剑”“边将如林”等语的讽刺。“走马”“鸣鞞”“动塞”“风”等词语,都写出了边地的紧张气氛。“风收枯草定”“月满广沙闲”两句写景状物,既表现了边地的寒冷、荒凉,也烘托出将士们守卫边疆的英勇气概。最后两句写大雁南归,寄寓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全诗写景生动,感情真挚,风格苍凉雄劲,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
狂戎侵内地,左辖去萧关。
走马冲边雪,鸣鞞动塞山。
风收枯草定,月满广沙闲。
应多隔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