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信垂功,于唐道更隆。
一川留古迹,多代仰高风。
树折巢堕鸟,阶荒草覆虫。
行人过岂少,独驻夕阳中。
【注释】
故杨:指唐代太尉杨国忠的旧居。太尉,官名。唐朝时,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权倾朝野。垂功:指留下功绩。唐玄宗开元年间,杨国忠任宰相,为政暴虐,百姓深受其害,但杨国忠本人却贪赃枉法,肆无忌惮。后被安禄山所杀。于唐道:指在唐朝的政治道路上。唐,指唐朝。道,指正路或大道。隆:兴盛。此二句谓杨国忠虽已死去多年,但其政治生涯仍可从他的故居中看出一些痕迹。一川:指杨家庄园所在的地区,即今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太平乡。古迹:指古代遗留下来的遗迹。高风: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说杨国忠生前的政绩和节操,至今还留有遗迹,后人仰慕不已。树折巢堕鸟:语出《庄子·逍遥游》。比喻人死之后,其名声和权势也随之消失。阶荒草覆虫:语出《庄子·秋水》。意思是阶梯荒芜无人行走,长满了杂草,爬满虫子。这四句说杨国忠的故居虽然残破不堪,但他生前的权势和影响却依然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行人:指过往的人。岂(kuí):岂止,不只。这四句说杨国忠的故居所在之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独驻夕阳中:独住于落日余晖之下。这一句写诗人自己独自来到此地的感受。
【译文】
在汉信垂功,于唐道更隆。
一川留古迹,多代仰高风。
树折巢堕鸟,阶荒草覆虫。
行人过岂少,独驻夕阳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过杨国忠的旧居时所作,表达了对其生前政绩和死后影响的评价。全诗通过描写故居的残垣断壁、荒凉景象以及过往行人对其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杨国忠一生功业与品德的双重评价。
首句“在汉信垂功,于唐道更隆”,是对杨国忠生前功业的高度概括。汉信,指的是汉朝的信陵君;垂功,则是指其留下的功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汉朝时期,杨国忠就已经留下了显著的功勋;而在唐朝时期,他的功业更为显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道”指的是道德和政治道路,而“隆”则是兴盛的意思。这句话不仅表明了杨国忠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暗示了他在政治道路上的曲折经历。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次句“一川留古迹,多代仰高风”,是对杨国忠生前政绩与品德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古迹”指的是杨国忠生前留下的遗迹和事迹;而“高风”则是指其高尚的品格和节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昔日的印记和事迹,而这些印记和事迹也成为了历代人们敬仰的对象。这不仅表明了杨国忠的政绩和品德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也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树折巢堕鸟,阶荒草覆虫”,则通过描绘杨家庄园的残破景象来表达对其生前权力和影响的感叹。这里的“树折”指的是树木倒塌;“巢堕”则是鸟儿筑巢的地方坍塌;而“阶荒草覆虫”则形容阶梯荒芜无人行走,长满了杂草,爬满虫子。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不仅描绘出了杨国忠故居的荒凉景象,也暗示了其生前权势的衰败和影响力的减弱。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
最后两句“行人过岂少,独驻夕阳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里使用了“岂”字,表示疑问的语气,询问行人是否稀少;而“独驻夕阳中”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停留在这里的心情和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杨国忠故居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评价,展现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