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志诚心愚,高慕欣朋俦。
相与立弘誓,舍俗慕闲丘。
萧散人物外,晃朗免绸缪。
寂寂求戒真,亹亹励心柔。
警策修三业,激切澄四流。
兴心愿弘誓,救溺运慈舟。
嘉期归妙觉,善会涅盘修。
存心八正道,立志三祇休。

这首诗是唐代高僧慧思所作的一首颂文,共六十二首,每首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与意义。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颂六十二首 其十二:此诗为第十二篇,歌颂了六十二个重要的佛教概念和修行目标。

第一段:“建志诚心愚,高慕欣朋俦。”

  • 注释:立志于追求真理和智慧(心),虽然看似愚昧,却充满高尚的志向和追求。
  • 赏析:本段表达了一种谦逊和真诚的态度,即使是在追求高深的佛法中,也不应失去自我,而是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第二段:“相与立弘誓,舍俗慕闲丘。”

  • 注释:与他人一同立下宏大的誓言,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
  • 赏析:这里强调了对世俗的超越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佛教中的出离思想和修行者的精神追求。

第三段:“萧散人物外,晃朗免绸缪。”

  • 注释:洒脱自然,不受世俗纷扰,心灵清明,无需担忧未来和过去。
  • 赏析:描绘了一种超脱物欲、达到自由境界的理想状态,反映了禅宗追求的内在平和与解脱。

第四段:“寂寂求戒真,亹亹励心柔。”

  • 注释:静心求得真正的戒律,勤勉地修炼心灵,使其变得温和柔软。
  • 赏析:强调了修行者通过内心的修炼来净化心灵,以达到佛教所倡导的内心平和与慈悲。

第五段:“警策修三业,激切澄四流。”

  • 注释:警觉并精进于三业(即身口意三门),努力清除心中烦恼和杂念的四种流(贪、嗔、痴、慢)。
  • 赏析:这里提到了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概念,即三界(身、语、意)和四种烦恼,表明修行者必须警惕这些不良因素,并努力消除它们。

第六段:“兴心愿弘誓,救溺运慈舟。”

  • 注释:激发起宏大的愿望和坚定的誓言,如同在大海中驾驶一艘仁慈的船,拯救那些正在溺水的人。
  • 赏析:比喻修行者的宏伟志向和慈悲心肠,如同救助他人于危难中一样,展现了佛教修行的伟大使命。

第七段:“嘉期归妙觉,善会涅盘修。”

  • 注释:美好的时光即将到来时回归到最高的觉悟境界(妙觉),通过修习涅槃之道获得完美的结局。
  • 赏析:这里的“嘉期”意味着修行的美好时刻或成就的时刻,而“善会”则表示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涅槃。

第八段:“存心八正道,立志三祇休。”

  • 注释:存心于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立志于实现三祇休(无苦无乐无我)。
  • 赏析:这是佛教修行者应当遵循的八正道和三祇休的修行目标,强调了修行者要达到的是一种没有痛苦、快乐和自我认知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理念的赞美,传达了对修行者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赞赏,以及对通过修行实现心灵解脱和精神升华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