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昏神识,五盖蔽福力。
六根成苦集,六贼乱心色。
欲浪逐情飘,爱网随心织。
三毒障人空,四流漂不息。
至金虽改秋,斩筹方未极。
观鸽既无穷,猿攀此焉伏。
自非绝欲盖,何能远升陟。
齐驮届宝城,共睹能仁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五欲昏神识,五盖蔽福力。
五欲是指佛教中的五种欲望,它们能使人迷失本性,因此被称为“五盖”。这些欲望包括色欲、财欲、名欲、食欲和睡欲。它们遮蔽了人内心的福报和智慧,使人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六根成苦集,六贼乱心色。
六根是指人体的六个感官,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外界接触时,会产生痛苦和快乐的感受。这是因为六根被欲望所支配,无法正确判断真假善恶。而六贼是指心中的六种邪念,分别是贪、嗔、痴、慢、疑、恨。它们扰乱人心,使人们陷入痛苦的深渊。
欲浪逐情飘,爱网随心织。
欲望如同浪潮般汹涌澎湃,不断追逐着各种情感。人们被情感所驱使,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网络之中,被欲望所控制。
三毒障人空,四流漂不息。
三毒是指贪、嗔、痴三种烦恼。这三种烦恼如同障碍物,阻碍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四流指的是四种不同的流向,即财、色、名、食。这些欲望像流水一样不断涌现,让人无法摆脱。
至金虽改秋,斩筹方未极。
至金是指到达了秋天,意味着岁月的流逝。斩筹是指制定计划或策略。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但计划还未完成。这反映了人生中许多事情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观鸽既无穷,猿攀此焉伏。
观鸽指的是观赏飞翔的鸽子。无穷则表示没有尽头、无限延伸的意思。猿攀则是形容猴子攀爬的样子,这里比喻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永无止境。
自非绝欲盖,何能远升陟。
自非则表示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断绝欲望的话,就难以实现远大的志向。绝欲盖是指在内心深处割断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这样才能真正迈向更高的境界。
齐驮届宝城,共睹能仁德。
齐驮是指佛塔上的齐头并进的佛像,代表着佛教徒共同追求的高尚品德。宝城则是指佛塔所在的城市或地区,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这里,人们共同见证了佛陀的仁德和智慧,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远离物质欲望的诱惑,才能真正地走向人生的高远境界。同时,它也强调了佛教文化对于人们心灵成长的重要影响,使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