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乖明昧,善恶异相征。
大慈降梵志,乘空各变形。
六千俱舍执,七众各休祯。
邪徒虚抗志,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陵化照机庭。
四辩无不可,六通奋英情。
乘权摧异见,伏邪同幽冥。
自知荧光劣,徒诤太阳精。
正邪乖明昧,善恶异相征。
大慈降梵志,乘空各变形。
六千俱舍执,七众各休祯。
邪徒虚抗志,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陵化照机庭。
四辩无不可,六通奋英情。
乘权摧异见,伏邪同幽冥。
自知荧光劣,徒诤太阳精。
注释
正邪:正义与邪恶。
乖:背离。
明昧:明亮和昏暗。
大慈:极大的慈悲。
梵志:佛教中的清净心志。
乘空:超越空间。
六千俱舍执:指六千个众生的执着。
七众:指七类不同的众生。
鍱(zhuā)腹:贪吃。
浪求名:随意追求名声。
身子:这里指自己。
四辩:四种辩论能力。
六通:六种通达的智慧。
摧:消除或挫败。
伏:制服或压制。
太阳精:比喻阳光或光明的精神。
自:自我。
译文
正义与邪恶彼此背离,善恶之间的显现各不相同。
拥有极大慈悲的大慈,能超越世俗的心志,让一切生灵各显其形。
六千个众生都执着于某种形式,而七类不同的众生各自安歇。
那些邪徒只是虚张声势,贪食而无实质,只是为了追求名声。
自身拥有许多智慧才智,可以照亮心灵,如同在天庭中照耀。
通过四种辩论,无一不能应对自如,六种通达的智慧奋发有为。
凭借权势,挫败了所有的异见,让所有的邪念都屈服于黑暗之中。
虽然自知自己的才华有限,但仍旧坚持争辩,如同太阳的光辉一般炽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佛教禅宗中的“正邪”为主题,通过对众生修行状态的描绘,反映了佛教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刻的哲学思考,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具象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