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
粥饭不能□,空肚作声响。
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
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
- “可怜”:表示同情或怜悯。
- “鱼鼓子”:这里指的是一种乐器,可能是一种模拟鱼类声音的打击乐器。
- “天生从地养”:指这种乐器是自然生成,不需要后天培养。
- 粥饭不能□,空肚作声响。
- “□”:可能是“饱”的意思,但在这里更可能的是“填”或“充”的意思。
- “粥饭不能□”:意思是说,即使有食物填充在肚子里面,也无法填满肚子的空虚感,比喻内心空虚。
- “空肚作声响”:形容即便肚子里有东西,但如果内心没有充实的内容,仍然会感到空虚,发出声响。
- 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
- “僧”:这里指的是僧人,通常指修行的人。
- “时时常”:表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 “惊僧睡”:意味着每当僧人入睡时,都会因为内心的空虚和不安而感到惊醒。
- “懒者烦恼长”:形容那些懒惰、无所事事的人,因为内心的空虚和不满,烦恼会长久持续。
- 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
- “住持”:指的是寺庙的主持,也泛指管理或负责人。
- “闹喧喧”:形容喧闹嘈杂。
- “不如打游漾”:这里的“打”可能是指敲打或击打,而“游漾”则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寺庙里人来人往,喧嚣不断,但相比之下,一个人安静自在地敲打乐器,享受宁静的时光,会更加令人向往和舒适。
译文
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
粥饭不能□,空肚作声响。
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
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空虚与生活忙碌之间的对比。诗人用“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来表达乐器的天赋和无需后天培养的特点,同时暗示了即使是天赋异禀的人,如果内心缺乏充实,也会感到无足轻重。接着,“粥饭不能□,空肚作声响”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空虚带来的空虚感,即使身体里有食物,也不能填补心灵的空缺。
诗的后两句“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则通过描绘僧人因内心空虚而经常惊醒,以及懒惰之人因内心的不安而烦恼连绵的情景,强调了内心空虚对人的影响之深。最后一句“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则是诗人的一种感慨,表达了在喧嚣的环境中寻找一份宁静的重要性,即使只是简单地敲打乐器也是一种享受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乐器与人心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于内心平静的强烈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