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放牛承露草,直至日昼乾饱好。
牛饱更无思食念,牛儿无事唱牛歌。

注释:

早朝放牛,承接着露水滋润的草地,一直等到太阳升到正午,吃饱了肚子,才感到心满意足。

吃饱了,不再有想吃东西的念想,牛儿也无事可做,便唱起了歌。

赏析:

《放牛》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野牧歌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早朝放牛承露草”,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野牧歌图。清晨时分,诗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来到郊外放牧,迎接的是一片露水的草地。这里,诗人运用了“承露”这一意象,将早晨清新的空气、纯净的露水与放牧的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次句“直至日昼乾饱好”,进一步描绘了放牧的过程。诗人继续描述自己放牧的情景,直到太阳升至正午,牛羊吃饱了,才感到心满意足。这里,“乾”字形象地传达了阳光下的草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吃饱了”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满足与享受。

第三句“牛饱更无思食念”,进一步描绘了牛的状态。当牛羊吃饱后,它们不再有吃的念头了,而是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和自由。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牛羊赋予人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它们的无忧无虑与自在。

最后一句“牛儿无事唱牛歌”,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再次描述了牛们放牧时的情景。它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有时还会发出欢快的叫声,仿佛在唱着一首美妙的牧歌。这里的“牛歌”既指牛们的自然之音,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野牧歌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生活和心灵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