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抛僧去,云岭不相关。
虚空无隔碍,放旷任纵横。
神光迥物外,岂非秋月明。
禅子出身处,雷罢不停声。

【注释】

和双峰偈:指诗人在双峰寺所作的偈语。

双峰:山名,在今江西庐山西。

偈:佛教用语,指佛家诗,是佛门中诵念的短文,内容多为颂扬佛法、劝人修持等。

“非但”:不仅。

云岭:山名,在江西境内。

“云岭不相关”:指远离尘世,超然物外。

“虚空无隔碍”:《楞严经》卷二上:“虚空本自宽平,诸佛如来悉皆周遍。”

“放旷任纵横”:形容心性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神光迥物外,岂非秋月明”:指禅宗所追求的超越境界,即神妙的境界,如同秋夜的明月一般明亮。

“禅子出身处”:《楞严经》卷一上:“若人欲了知见入处者,当观于一切三乘(天台宗称小乘为“空”,大乘为“有”,声闻乘为“缘觉”,菩萨乘为“圣教”)之教,令其圆融无碍,然后方显神通力用。”这里借指禅宗修行的法门。

“雷罢不停声”:比喻禅理的深邃广大,即使雷霆之声停止,也不会消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双峰寺而作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他与双峰寺的亲近关系。

全诗四句,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两句写与双峰寺的亲近关系,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感受。中间两联分别从两个角度描写了诗人与双峰寺的关系。第一联写与双峰寺的亲近关系,第二联写内心感受。第三联又分为两层意思,一层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另一层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最后两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

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诗人通过对双峰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揭示了禅宗修行的真谛。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