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若欲去影留身,不知身影常虚。
身影从来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拟憎凡爱圣,生死海里常浮。
【注释】
妄身:即肉身。云:指佛教中所说的“色身”。镜:镜子,喻指自我。影与妄身不殊:影子和自己的身体没有区别。
若欲去影留身:如果想去去掉自己的影像,留下自己的身体。
不知身影常虚:不知影子始终虚幻不实。
身影从来不异:身体和影子从来都不相同。
不得一有一无:不能同时得到存在或不存在。
若拟憎凡爱圣:如果打算厌恶世俗之恋而崇尚宗教之爱。
生死海里常浮:在生与死的海洋里总是漂浮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通过描写一个人对着自己的影子说:“你是我的影像”,然后问影子说:“你是我的影子。”来说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
首二句写人面对镜子,自照其面,却觉得影子与自身没有差异,这正体现了“色即是空”的思想。
第三四句是禅宗公案中的一则,意在点拨禅机。当一个人想去除自身的影像,想要留住自己的身体时,就不知道影子始终虚幻不实。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身体时,他的身体和影子都是相同的。影子始终是虚幻的,而身体则永远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同时拥有存在的和不存在的。
第五六句是禅宗公案中的一则,意在点拨禅机。一个人打算厌恶世俗之恋而崇尚宗教之爱,但生命就在生死的大海中漂泊不定,因此无法摆脱轮回之苦。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公案的描述,表达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佛教哲学观点,并通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禅宗公案讲得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