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注释】
不知今夕是何夕:不知道今夜是哪一个夜晚。
催妆:古代女子出嫁前,要有人为她梳妆打扮,准备行装,称为“催妆”。
阳台:指男女欢会之处,也指夫妻团聚之所。这里借指新婚的洞房。
镜台:梳妆台上。
芙蓉:古时以荷花为饰物,故称荷花为芙蓉。
青铜镜:铜质的镜子。
枝开:花盛开。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大历(766-772)初年。诗人在友人家中,目睹新娘杨氏的出嫁仪式,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即景小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了婚期临近,新人即将成双;后两句写新人出嫁时的情景,并巧妙地把景物、典故和新人联系在一起。
首句“不知今夕是何夕”,诗人从对面着笔,说今晚的月色与往日不同,这暗示着今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催妆”二字表明此时正是新娘出嫁之前,家人催促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刻,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次句“催促阳台近镜台”,紧承首句而来,写家人催促新娘梳妆打扮的情景。“阳台”和“镜台”都是古人梳妆之地,这里用一“近”字,既写出了家人对新娘打扮的重视,又暗示了今日的特别。第三句“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新娘出水芙蓉般的容貌。芙蓉本生长在水边,这里用一个“种”字,就暗含了新娘出嫁之意。“青铜镜里一枝开”更是巧妙,它不仅将芙蓉比喻得更加形象,而且通过“青铜镜”这一象征性的事物,暗示了今日新娘出嫁之喜。最后一句“应怜天上镜离台”,则是诗人想象之词。他设想如果天上的明月能与人世的镜台相合就好了。这既是对前面三句的总结,又是对人间美满姻缘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通俗平易,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