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近曲江居古寺,旧山终忆九华峰。
春来老病厌迎送,剪却牡丹栽野松。

【注释】

题:写。慈恩寺:唐时为长安城内名刹,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默公院:即默公寺。唐睿宗李旦在位时,因怀念其母王太后,于大荐福寺东侧修建了慈恩寺以纪念之。

曲江:唐代皇宫所在之地。古寺:指慈恩寺。

终忆:最终不忘。九华峰:华山的主峰,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

厌迎送:厌烦迎来送往的繁琐礼节。

剪却:剪掉;除去。牡丹:指牡丹花,这里代指富贵繁华的生活。松:松树,象征高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慈恩寺默公院写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旧山(指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

首句“虽近曲江居古寺”,诗人虽然身处京城附近的古寺,但内心始终无法忘却那远在故里的青山翠峰。这里的“虽”和“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第二句“旧山终忆九华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里青山的深深眷恋。诗人将家乡的山比作远方的九华峰,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也暗示了自己对名利场生活的厌恶。

第三、四句“春来老病厌迎送,剪却牡丹栽野松”则是诗人的真实感受。春天到来,他身体虚弱,更讨厌那些繁文缛节的迎客送宾之礼,于是便将家中的牡丹花剪掉,种上了松树。这里,诗人通过“剪却牡丹栽野松”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亲情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