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
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㽬塞虚空耳皆耸。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持法华经僧人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 注释:众人都有嘴巴,却总是说自己是对的,说别人是错的。
  • 赏析: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性的弱点,即人们常常自我辩护,不愿承认错误或缺点。
  1. 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
  • 注释:“吾师”指的是持法华经的僧人,“口”在这里指其言语行为。“莲经”即《法华经》。“七轴”指经书的数量,“六万九千字”则表示经文的内容非常丰富。
  • 赏析:强调了持经僧人的博学和深厚的佛法修为。
  1. 日日夜夜终复始
  • 注释:意思是无论白天黑夜,修行和学习都在进行。
  • 赏析:体现了持经僧人的勤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 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 注释:“乍吟”即开始吟诵,“讽”即讽咏。“篁”指竹子,“古松”指古老松树。“含秋霜”形容声音悠扬如秋天的霜。
  • 赏析:描绘了僧人吟诵时的声音,以及环境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
  1.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㽬塞虚空耳皆耸
  • 注释:这里的“天龙”和“夜叉”是佛教中的概念,分别指天上的恶龙和人间的恶魔。“乾闼众”是指护法神。“㽬塞虚空耳皆耸”形容这些神祇听到诵经声后都显得非常敬畏。
  • 赏析:表现了僧人诵经时的庄严与神圣。
  1.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 注释:听到诵经的功德,可以比喻为金刚石一样坚固。
  • 赏析:强调了诵经的功德和重要性,以及对修行者的鼓励。
  1. 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 注释:“劫火”指大灾难,这里指火灾。“神光”指佛光,“璨璨如红莲”形容佛光璀璨如红莲花。
  • 赏析: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希望在灾难之后能够重现光明与和谐。
  1.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 注释:“受持”指接受和保持,“身心”指身体和心灵。“苟”这里是勉强的意思。“精洁”意为纯洁无瑕。“烦恼大海水”比喻心中的烦恼像海洋一样深广。
  • 赏析:强调了持经僧人对心灵的净化和修养,以及这种修养对于消除烦恼的重要性。
  1.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 注释:“魔王”指邪恶的力量,“轮幢”指车轮般的旗帜,象征权威。“摧折”意为摧毁。“如理行如理说”指合乎道理的行为和言论。
  • 赏析:指出即使是强大的力量,也敌不过合乎道理的行为和言论,强调了真理的力量和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