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
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
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
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
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
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
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注释:
- 到这里的机缘已经安排妥当,自己却还嫌被尘世的纷扰所迷惑。
- 明白了万法都是虚幻,和飘渺的浮云一样没有分别。
- 稀疏的竹子倒映在高高的枕头上,空中的花随着拄着藜杖的人走动。
- 香气从天上飘来,太阳在双林寺的西边隐去了踪影。
- 傲慢的官吏开始变得亲近,真心修行的僧人有幸与他相伴。
- 能够让人归心似箭,不再返回东边的山水之间。
赏析: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这是一首描写寺庙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惠福寺的自然风光、僧侣的生活以及与其他官员的交流等场景,展现了寺院的独特韵味和修行者的精神风貌。
首联“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表达了诗人到达此地后的心境转变。原本的困惑和迷茫随着来到这里而得到了化解;这里是一个超脱世俗纷扰的地方,诗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颔联“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进一步揭示了对佛教真理的理解。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如同浮云一般无实无依。这里的“万法幻”是指世间万物皆为空性,无常无我,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颈联“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则具体描绘了惠福寺内的景致。稀疏的竹子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空花随风摇曳,好似随杖藜(即手杖)行走的轻舞飞扬。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世界之中。
尾联“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进一步扩展了对周围环境的描绘。香烟缭绕至天空之外,太阳在双林寺的西边渐渐隐没。这两句不仅表现了惠福寺周边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通过对惠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真谛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的景物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哲理和美感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