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州月初晓,处处鼓钟喧。
树出蓬莱殿,城开阊阖门。
近臣朝琐闼,词客向文园。
独有三川路,空伤游子魂。
《送别徐大补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5)春天。诗人在京城送别友人徐大和赵二时,有感而发,写就了这首诗。
皇州月初晓,处处鼓钟喧。
树出蓬莱殿,城开阊阖门。
近臣朝琐闼,词客向文园。
独有三川路,空伤游子魂。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2.徐大补阙:指徐凝。
3.三川:指四川的岷江、嘉陵江、涪江一带。
赏析:
开头两句写景:“月上皇州,处处钟声擂响。树上的月亮,像挂在蓬莱仙岛的宫殿上;城外的城门,敞开着如同天上的阊阖宫。”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动人的画面!它把一个清晨的京城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神往。接着又以“树出”和“城开”作比喻,生动地写出长安城的壮丽宏伟。
“近臣朝琐闼,词客向文园。”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近臣”指皇帝的身边侍从,“词客”指有文学造诣的人。他们分别在皇宫的侧门——琐闼和文学家的府第——文园进见。作者用这两个人作为陪衬,衬托出徐凝的才学出众。
“独有三川路,空伤游子魂。”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徐凝的思念之情。这三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诗人在长安为官,对徐凝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和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早日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如今徐凝却要远赴三川(今四川东部),这怎能不使诗人伤感呢?“三川路”,即蜀道;蜀道险峻,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畏惧。
全诗语言流畅,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