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
露冕宁夸汉车服,下帷常讨鲁春秋。
后斋草色连高阁,车简人稀独行乐。
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
远山重叠水逶迤,落日东城闲望时。
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
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
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
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注释】

  1. 赠:赠送。兖州:地名,今山东济宁一带。孟都督:指兖州都督,即孟尝,字仲宣。冠军侯:官名,指汉元帝时为太子置师的王褒。
  2. 中岁:中年时。北兖州:指北齐的兖州,治所在聊城(今山东聊城)。
  3. 露冕(màn):古代官吏戴的冠饰,用麻布制成,因有麻衣之称。宁夸:岂敢夸耀。车服:车马服饰,这里指官服。
  4. 下帷:指放下帐幔,专心读书。讨:研究。鲁春秋:指《左传》,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历史的史籍。
  5. 后斋:指书房后面的斋室。高阁:高楼。
  6. 车简人稀:车子稀少,行人也少。乐:欢乐。
  7. 闲心:清静的心情。陶使君:指东晋陶潜,曾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屈从县令,便归隐田园,自号“五柳先生”。
  8. 诗兴:诗兴勃发。谢康乐: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9. 远山重叠水逶迤:远处的山连绵起伏,水流曲折迂回。
  10. 落日:落日。东城:指建业城(今江苏南京)。闲望时:闲暇时。
  11. 不见双亲:指孟都督的父母已不在世。办丰膳:准备丰盛的饮食。五马尽佳期:五辆车都安排得当,尽可以享受美好的时光。
  12. 北场:指北齐的朝会场所。转:旋转。黄金勒:装饰华丽的马络头,黄金作饰。
  13. 华亭赏秋色:指观赏秋天的景色。
  14. 卷帘:卷起帷幕。氍毹(qú shū):粗麻布做的地毯,用来铺设坐席。吹角鸣弦开玉壶:吹响号角,弹奏琴瑟开宴。玉壶:玉制的酒器。
  15. 平原:指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曹操的儿子。十日饮:十天畅饮。此时不忍歌骊驹:《汉书》载:“李陵将出武威,至浚稽山口,与单于相拒。贰师将军军于东界,天子使卫尉苏武授之书曰:‘皇帝诏告李陵……’陵持此书泣下沾襟,乃谓苏武曰:‘武等身陷胡虏,委命异域,此诚难久居,吾欲引剑自刎,以共一死;’”李陵在绝食数日后自杀,苏武亦不肯歌骊驹。后用以代指丧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都督是孟尝,字仲宣,兖州人。他在任兖州刺史期间,生活清苦简朴,不尚奢华。这首诗是作者在孟都督罢官回乡时赠给他的。全诗以送别的口吻,赞颂了孟都督的高风亮节、淡泊明志和高尚人格;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
    首联“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二句,点出了孟都督少年时代就与名臣交往,并受到重用。他中年以来,依然调任北兖州,这正说明他的德才卓著,深得朝廷信任。“露冕宁夸汉车服,下帷常讨鲁春秋。”上半句写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却能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不追求物质的享受;下半句写他潜心研习《左传》。两句合起来,既写出了孟都督的高尚品德,又暗含了他博学多才的内涵。“后斋草色连高阁,车简人稀独行乐”,描绘的是孟都督在退居后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他清贫淡泊、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颔联“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闲心”二字写出孟都督对陶渊明的倾慕,“诗兴齐谢康乐”,则是说他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能够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相比肩。这既是对他人品的赞美,也是对他文才的肯定。
    颈联“远山重叠水逶迤,落日东城闲望时”,描写的是孟都督闲居时的景色,其中“远山重叠”、“水逶迤”,都是写景之笔;“落日、闲望时”,则写出了孟都督内心的寂寞无聊。“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二句是送别时的赠言。前一句是说他的父母年老已去世,没有能力供养他;后一句是说即使他留在世上,也无法享受到五匹马驾车的乐趣。这里既是对他的同情,也是劝勉他珍惜光阴,及时行乐。这两句既表现了孟都督生活的清苦,也表现出他的豁达大度。
    尾联“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二句,是说北齐时朝会场所的豪华场面。“卷帘满地铺氍毹”,描写的是宴会上的盛况;“吹角鸣弦开玉壶”,则写出了宴会结束时的情景。这一联既是对孟都督当年生活的回忆,也暗示了他与友人欢聚的情景。“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最后二句是说希望学习魏文帝曹丕在邺城辞别时的故事。曹丕临走时,与群臣饮酒作乐,直至深夜方才结束。这两句是对孟都督的劝慰,也是对自己将来不能与朋友同乐的遗憾。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幽雅致,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