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
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
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
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

【注释】

祖席:饯别宴席。洛桥:在洛阳东边,即洛水之滨。黯然:形容悲伤、愁苦的样子。野晴:指初晴的田野。簇簇:密集的样子。霜晓:指清晨霜降后。鲜鲜:鲜艳明亮的样子。书寄相思处:书信中寄托思念之情的地方。杯衔:酒杯。含酒而送别。淮阳:古县名,在今河南息县东南。知:了解,知道。不薄:很厚道。早回船:早日回到船上。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诗。诗人以“祖席前字”起兴,先写饯行时的环境和人物心态:“洛桥”是作者与友人离别之地,故称“祖席”;“洛桥”又是友人的旧居,故云“前字”。洛水的波光粼粼,映衬着洛桥的倩影;朋友的离愁别绪,又笼罩着洛桥的景色,这自然使诗人和友人都黯然神伤,无法排遣心头的哀愁。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郊野晨曦图:“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天刚放亮时,那青翠的山峦就像刚刚被洗过一样,露水晶莹,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菊花盛开,像黄金一样熠熠发光。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把“山”比作“簇簇”,把“菊”比作“鲜鲜”,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他要把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用书信传达给他;他要带着满腔的友谊和美好的祝愿,举杯向朋友告别了。“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淮阳”,即淮阳郡,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南。古人常以淮阳来代称友人所去之处。“不薄”,意思是说,我对你很了解,知道你不会忘记我的深情厚意。末了,诗人希望友人能早日回到船上,重聚首。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深谊长,是一篇优秀的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