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长桥可避南山远,却恐难防是最灵。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
罗隐,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本首《夜泊义兴戏呈邑宰》就是罗隐作品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解读这首诗,可以深入理解罗隐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溪畔维舟问戴星: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夜晚停船于河边的情景。“溪畔”指的是河流旁边,“维舟”即搭建小船。“问戴星”则是指询问天星,暗示了时间已是深夜。整句表达了诗人夜晚停泊时的环境和心境。
- 此中三害有图经:
- “此中三害”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此行中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或困境,而“有图经”则表明这些问题已经在他的计划或策略中得到了记录和考虑。
- 长桥可避南山远:
-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画面:一座长桥横跨两岸,连接着远方的南山。“避”在这里可能表示避开或躲避的意思,“南山远”则强调了远离危险或麻烦的重要性。
- 却恐难防是最灵:
- 这句表达了一种忧虑的情绪:“却恐”表示担心或恐惧,“难防”强调了防御的难度,“是最灵”则可能意味着某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或变化。
赏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是罗隐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和反思。整首诗通过夜晚停泊的场景,揭示了诗人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对此的忧虑和担忧。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也展示了罗隐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沉的思考力。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不仅是罗隐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也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