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
灞桥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
注释:
- 灞桥:位于今陕西省境内的灞水北岸,古代为长安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 晴来:天气晴朗的日子。
- 频:多次、频繁。
- 相偎相依:相互依偎、紧靠着。
- 自家:自己。
- 飞絮:柳絮,飘落下来像羽毛一样的小物体。
- 犹:仍旧、仍然。
- 绊得人:妨碍了行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咏柳》的原文。王建(约公元768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郡(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人,唐朝宰相王播之子。由于当时科举制度尚不完善,故“先注官后习学”是当时通行的做法。王建自幼聪颖好学,少时即以能文称著于世。他一生创作丰富,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文三百余首。然而,由于仕途坎坷,沉沦下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只有四篇诗。这些诗内容多抒发个人生活感受和对人生的看法,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其中,《咏柳》、《十五夜看灯》、《行路难》等作品尤为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