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楼阁,重檐交梵天。
譬如一明珠,共赞光白圆。
天魔波旬等,降伏金刚坚。
野叉罗刹鬼,亦赦尘垢缠。
乃致金翅鸟,吞龙护洪渊。
一十一众中,身意皆快然。
八河注大海,中有楞伽船。
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归命稽首作诗
【注释】:归阳是唐代的一个小地名。丁行是佛教中修行者的一种称呼,意为能够修习佛法的行者。无生忍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据说他能够达到一种超脱生死的境地。这首诗是丁行者为寺庙里的僧人和信徒写的一首赞美诗,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修行的向往。
【译文】:在归阳萧寺里,有一位名叫丁行者的高僧,他能够修习佛法,达到无生忍的境地。他经常负责给僧人们挑水、施舍食物,他的善良和慈悲让所有的人对他都充满了敬意。每当人们向他表示敬礼时,他总是恭敬地点头致意。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注释】:化佛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佛教的教化作用。持帚是形容丁行者用扫帚打扫庭院,保持环境的清洁。仲尼是孔子的字,这里用来比喻丁行者的智慧和德行。执鞭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用来比喻丁行者的领导地位和管理职责。
【译文】:化佛就像手持扫帚一样,随时都在教化世人。而丁行者则像孔子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德行来引导和教育众生。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注释】:列生是佛教中的一个境界,表示已经达到了解脱生死的境界。御风则是驾驭自然之力的意思,表示丁行者已经掌握了自然之道。饲豕则是养猪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丁行者对生命的关爱和照顾。
【译文】:丁行者骑着风,如同驾着马车般轻松自如。他养猪就如同普通人养家畜一样,关心每一头猪的健康和成长。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注释】:曹溪是禅宗六祖之一曹溪惠能的道场,这里是说丁行者曾经在这里学习佛法。踏碓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用来舂米。逾三年则是超过三年的时间。
【译文】:丁行者曾经在曹溪寺学习佛法,在那里度过了超过三年的时光。这段时间里,他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佛法,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注释】:伊人是指那位远方的人,这里指丁行者自己。长绶则是古代的一种官员服饰,代表着身份和地位。趋遥泉则是形容丁行者前往远处寻找水源,以供僧侣们饮用。
【译文】:那位来自远方的人是谁呢?他是丁行者。他带着长长的绶带,前往远处的泉水边取水。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注释】:开士是古代对僧人的一种尊称,表示他们修行的成就和高尚的品质。何苦则是问句,表示丁行者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修行呢?双瓶胝两肩则是形容丁行者的修行状态,他的肩膀因为长时间劳作而变得粗糙不堪。
【译文】:那位开士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修行呢?难道不怕身体疲惫吗?丁行者回答说:“为了心中的信念和追求,我甘愿承受这一切。”他的肩膀上因为劳作而变得粗糙不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丁行者作为一名高僧的形象,以及他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丁行者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修行者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