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巅。
潭静鸟声异,地寒松色鲜。
人眠瓮牖月,鹿饮竹门泉。
多愧邻高隐,无成又一年。
【注释】
下第:落选,指科举考试不中。
高山人:隐居的高人。
我家堂屋前:我住的地方。
仰视大茅巅(茅巅):仰头看见高高的茅草顶。“茅”通“髦”。
潭:水塘。
鸟声异(异:不同): 水边鸟儿的鸣叫声不同。
地寒松色鲜(色鲜:颜色鲜艳): 寒冷的地面上,松树的颜色更加鲜艳。
人眠瓮牖月:一个人在大瓮旁边睡觉,月光照射在瓮口上。
鹿饮竹门泉:鹿在竹林小门前饮水。
多愧邻高隐(愧:惭愧,感到惭愧),无成又一年:我常常感到惭愧,因为我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已经一年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寄给他人之作。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开头四句写诗人家前的景象。“我家堂屋前”,说明诗人居处的位置;“仰视大茅巅”,写诗人仰望屋檐,见到茅草屋顶,这是对眼前景象的总体描写。这两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有深意。茅草屋顶是农村常见的建筑,但诗人通过这一普通景物的描写,引出下文对环境气氛的感受和描述。
五至八句是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潭静鸟声异”,以潭水静寂反衬出鸟儿鸣叫的不同寻常;“地寒松色鲜”,以寒冷反衬出松树颜色的鲜艳,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细微之处敏锐的观察力,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热爱之情。
九至十一句,进一步描写环境,同时抒发情感。“人眠瓮牖月”,写出了诗人自己独处一室,在月光照拂下酣然入睡的情景;“鹿饮竹门泉”,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落第后仍不能忘情于山水,深感惭愧,而自己又已一年未得功名,所以感慨系之。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美恬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