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有长史,一隅欢喜。
调吏如琴,养民如子。
【注释】
蜀州:州府。郑知贤(1048年-1127年):南宋诗人,字子寿,号平山居士。福州闽县人。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曾历任建昌军、夔州通判。后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兼成都知府。其诗多写景言情之作,有《平山堂诗集》传世。一隅:指一个地方。
调吏如琴:指对官吏的治理像弹奏琴曲一样和谐悦耳。
养民:指安抚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地方官员治理地方得心应手,与百姓关系亲密融洽,得到百姓衷心爱戴的诗歌。全诗以“调吏”起兴,用“调吏如琴”、“养民如子”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地方官治理一方,爱护百姓,与民同乐的美德。
开头二句:“州有长史,一隅欢喜”。意思是说:州府中有一位长史,他治理的地方很受百姓的爱戴。这里的“长史”,是古代州郡的重要官职,掌管民政、刑狱等事务。而“欢喜”则是百姓对他的赞美,也是对他政绩的肯定。这两句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内涵。它既表现了作者对于地方官的崇敬之情,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之心。
接下来四句:“调吏如琴,养民如子。”意思是说:这位长史治理地方时,就像弹琴一样调和;对待百姓,则如同抚育自己的儿女一般。这里的“调吏”、“养民”都是比喻,分别用琴音的和谐、子女的养育来比喻官吏的治理与百姓的关怀。这种比喻手法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而这种比喻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官吏与百姓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最后三句:“州无长史,喜不自胜。”意思是说:如果失去了这位长史,那么整个州府将失去治理之道。这里的“长史”,既是官职的称呼,也是对这位长史的一种尊称。而“自胜”则是说没有这位长史,整个州府就会变得混乱不堪。这两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凸显了长史在地方官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吏职责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敬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地方官治理地方的描绘和对其与百姓关系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官吏职责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地方官治理之道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于和谐社会的珍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