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下如春煦,巢南志不违。
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
覆载元容善,形骸果得归。
无心渐季路,负米觐亲闱。

【注释】

己未岁冬,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下蔡,唐宋时县名,治所在河南上蔡。宣宗即位之初,即诏令“自今每至正月三日,宜停百官朝集”,并规定“自今后,诸司五品以上任官者,每月终赴尚书省奏事一次”。此诗即为作者因“奉敕不预朝会”而作。

诏下如春煦:诏书下达如春天的暖风。

巢南志不违:在巢穴南面安家志向不违背。

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白白地流下感激涕泪,把冒着寒气的衣服也湿透。

覆载元容善:天地间原是容纳善行的。

形骸果得归:身体终于可以回归了。

无心渐季路,负米觐亲闱:没有心思像季路那样去拜见亲人。季路,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弟弟,为人忠诚耿直。他背着米去拜见孔子的母亲,孔子的母亲很感动,称赞他:“你真是个孝顺的儿子啊!”

【赏析】

《下蔡别驾》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对朝廷不召之怨愤和对下蔡县令不召的失望之情,表现了诗人不愿与世浮沉、不慕权贵、不随俗流的节操。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充分显示了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政治理想和高尚情操。

第一句“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交代了时间及地点。宣宗大中五年冬,作者奉诏离开下蔡。

第二句“诏下如春煦”,表明皇帝的圣明和恩惠。

第三四句“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表达了自己对朝廷不召之怨愤和对下蔡县令不召的失望之情。这两句用典,以春秋时鲁国季氏三子欲让位给孔子为喻,说自己虽感皇恩浩荡,却无处施展抱负,只能徒增伤感。

第五六句“覆载元容善,形骸果得归”,表明自己虽然不能入仕做官,但心系天下、胸怀国家的思想却不会改变。

第七八句“无心渐季路,负米觐亲闱”,写自己虽然有报国之志,但迫于现实无法实现。最后一句“负米觐亲闱”,用典故来说明自己虽无才却仍尽力孝敬长辈的美德。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怨愤和失望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他积极用世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和思想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