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
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
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
愿作传灯者,忘言学净名。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贻”表示赠送,“毗陵”是地名,位于江苏常州。“正勤”可能是一位僧人的名字。“禅院”指的是修行的场所。“奉长老”意味着向这位长老致敬或请教。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对毗陵正勤禅院以及长老的敬意和请求指导的诗。
- 随缘驻瓶锡:“随缘”意为顺其自然,不强求。“瓶锡”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一种容器,用于存放经文或其他物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境界或状态的理解——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顺其自然地存在。
- 心已悟无生:通过“悟”字,诗人表明已经领悟到了某种深刻的真理或境界。“无生”是对生死、轮回等概念的超越,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生命的理念。
- 默坐烟霞散:描述了诗人在静坐冥想时,周围的景象(烟霞)逐渐消散的情景。这里的“烟霞散”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外界纷扰的逐渐消退。
- 闲观水月明:通过“水月”这一意象,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明亮的画面。水月之间,诗人似乎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真理或境界。这里的“闲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万物本质的态度。
- 竹深风倍冷:通过“竹深风倍冷”,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幽深竹林中的孤独与寂静。这里的“风倍冷”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平静相结合的独特感受。
- 堂迥磬偏清:描述了一个空旷且清净的殿堂景象。这里的“磬”是一种佛教法器,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通过“堂迥磬偏清”,诗人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内心纯净的境界。
- 愿作传灯者:表达了诗人愿意成为佛法传承者的愿望。这里的“传灯者”可能是指那些能够将佛法智慧传递给他人的人。
- 忘言学净名:通过“忘言学净名”,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与领悟。这里的“忘言”意味着超越言语的描述,直接领悟到佛法的本质。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深入理解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修行过程,展现了对超脱世俗、洞察万物本质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外在的自然景观,也有内在的心境体验;既有对佛法真谛的追求,也有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